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7月25日,證券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兼總編輯程國慧在第十三屆創業投資大會暨全國創投協會聯盟走進光明科學城活動上發表致辭,深入剖析當前創投行業的發展態勢與未來方向。
程國慧回顧,去年第十二屆創業投資大會在上海張江舉辦時,創投行業正經歷全流程堵點帶來的陣痛。而如今,市場已逐步走出低谷,呈現顯著回暖跡象。募資端,今年上半年機構LP認繳出資額同比大幅提升50%,終結了2020年以來的連續下滑趨勢;投資端,整體投融資規模降幅從去年同期的50%收窄至5%,顯現探底信號;退出端,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其中56%獲VC/PE支持,港股IPO表現亮眼,并購、回購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日益成熟。
在數據背后,行業生態正發生深刻變革。一方面,優質項目在創投機構的長期培育下持續涌現,DeepSeek、宇樹科技、影石創新等企業的崛起,彰顯了中國科技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創投十七條”“國辦一號文”等政策密集出臺,推動銀行、險資、社保等長線資金入場,為行業注入源頭活水。
當前創投行業局部回暖、理性修復的良好態勢正在鞏固。程國慧認為,創投作為一個發現和創造價值的行業,從來不是簡單的資本流動,而是時代前沿的探路者,是技術浪潮的弄潮兒。對于當下及未來,創業投資如何繼續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引擎”作用,繼續成為創新萌芽與產業參天大樹連接的關鍵橋梁?程國慧提出三點思考:
一是要以專業的眼光發現價值。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風云變幻,機會和挑戰并存,創投機構要進一步摒棄短期思維,超越簡單的財務模型和短期估值,以更敏銳的產業洞察力、更深厚的專業積淀,以望遠鏡的遠見和放大鏡的細致穿透市場迷霧,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喚醒和發現價值,助力更多成長型、創新型企業脫穎而出。
二是要以優質的服務培育價值。在國有資本、金融機構加碼入場的行業新格局之下,我們應把創投行業本身的價值進行延伸和深化。創業投資價值遠不止資金的注入,創投機構應該并能夠成為創業企業的長期合伙人,為創業企業構建強大的增值服務體系,不斷拓展投后賦能的廣度和深度,呵護陪伴新技術從實驗室到走下生產線,轉化為可感可及的新動能。
三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做大價值。要實現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離不開市場各方面共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以當前備受資本關注的人形機器人、AI大模型等新技術、新產業為例,盡管大家都認為這是引領未來產業變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但仍面臨商業轉化和資本退出通道不確定性的挑戰,創投機構應與科研院所、產業資源、各金融要素主體、地方政府攜手共進,共同耐心培育適合前沿技術生長的土壤,構建充滿活力與韌性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支撐創新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成長。
程國慧強調,創業投資不僅是資本的投入,更是創新種子的播撒。未來,行業需以價值發現為起點、產業賦能為路徑、生態共建為目標,讓資本精準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