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9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xAI公司發布最新旗艦模型Grok 4,直接跳過Grok 3.5版本,以25.6萬tokens的上下文窗口、10倍于前代的推理能力,以及多模態支持能力震撼業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會上同馬斯克一起分享的兩位xAI的核心創始成員,都是華人。這也并非他們首次與馬斯克同臺。早在今年2月的發布會上,他們就已經以核心成員的身份亮相。
坐在中間位置的吳宇懷,是出生于杭州建德的“95后”,今年剛滿30歲,卻已在AI領域嶄露頭角。他在多倫多大學攻讀機器學習博士,師從“深度學習之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博士期間曾在Google DeepMind和OpenAI實習,畢業后加入Google研究院,并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xAI成立時,他作為聯合創始人加入,成為團隊中最年輕的核心成員之一。
坐在右側的Jimmy Ba,不僅是xAI的創始成員,也是吳宇懷的導師之一。他同樣畢業于多倫多大學,其2014年與Diederik P. Kingma聯合提出的Adam優化算法已成為深度學習領域的標準工具,被幾乎所有主流AI模型引用。2025年,他憑借這篇論文獲得ICLR時間檢驗獎,該獎項僅頒發給發表十年后仍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論文,含金量極高。
而xAI的創始團隊中,華人比例驚人——12名初始成員中,有5位是華人,除了他們兩位,還包括多倫多大學碩博畢業的張國棟,本碩就讀于哈佛大學數學系的楊格,以及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碩博畢業于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戴子航。
這一現象并非xAI獨有。在硅谷,Meta、OpenAI、Google DeepMind等公司的AI團隊中,華人科學家的比例正迅速攀升。幾天前,Meta剛剛從蘋果挖走的基礎模型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年薪高達2億美元。Meta 的AI團隊中,目前已知的就有9位華人面孔。
未來,隨著AI競爭的加劇,華人科學家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而這場“人才戰爭”的勝負,或許將決定誰能在AI時代占據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