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創新藥助力公募基金奪取2025年“中考”冠軍。
2025年公募基金產品“中考”放榜,醫藥主題基金成為業績排名大贏家。今年一季度期間,一度霸屏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基金產品全部淡出十強,當前排名中期業績前十的產品中有七只為醫藥主題基金,且這些醫藥主題基金產品均大比例持有港股倉位,同時重倉單一行業的賽道化打法也主導基金業績格局,前十的基金產品中僅有一只基金產品在持倉上采取“均衡”策略。
排名今年全市場“中考”業績十強的諾安價值精選基金經理唐晨認為,港股創新藥倉位對基金產品至關重要,應重點把握具備重磅炸彈潛力的大單品賽道,尤其是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病這三大賽道的創新藥需求剛性,因此也具有更大的投資機會。
人形機器人賽道基淡出
公募基金產品2025年上半年十強業績今日出爐,以人形機器賽道為核心倉位的基金產品未能進入業績十強。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盤,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基金今年上半年累計收益率為86%,位列全市場公募基金“中考”業績冠軍、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基金、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位列全市場前三,2025年上半年的“中考”業績分別達到82.45%、75.18%。此外,華夏北交所精選基金、中銀港股通醫藥基金、永贏醫藥創新基金、廣發成長領航基金、華安醫藥生物基金、平安核心優勢基金、諾安精選價值基金也排名全市場基金上半年業績十強名單,“中考”收益率均在61%以上。
在上述排名前十強的公募基金產品“中考”尖子生名單中,醫藥主題基金產品占據了七個名單,僅有中信建投基金旗下的北交所精選基金、華夏基金旗下的北交所精選基金,以及廣發基金旗下的廣發成長領航基金為非醫藥主題基金產品,這三只基金產品核心股票倉位未涉及醫藥。
此外,上述十強基金產品中,有9只基金產品采取單一賽道投資策略,顯示出單一賽道的高彈性操作成為基金經理獲得業績排名優勢的核心打法,僅有明星基金經理吳遠怡管理的廣發成長領航基金采取類似“均衡主題基金”的操作策略,該只“中考”業績排名全市場第七的基金產品,在其核心倉位中涉及變頻器、電商、消費品、廢棄物處理、黃金、數據中心等多個細分行業賽道,在未采取重倉單一賽道的背景下依然獲得68.29%的中期業績。
港股倉位合同影響業績格局
對偏好醫藥賽道的公募基金產品而言,港股而非A股的創新藥倉位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排名全市場第一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基金,截至目前已將幾乎全部倉位投入到港股創新藥賽道,該只基金名稱并不反映特殊行業賽道的公募產品,在其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席位上全部安排為港股醫藥股,合計全部持倉的港股醫藥倉位占基金產品總比例為86%,已是該基金披露的股票倉位中的頂格配置。
此外,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平安核心優勢基金、諾安精選價值基金等十強產品,均體現出對港股創新藥倉位的高度重視。以上半年收益率高達75.18%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為例,這只A股基金產品僅截至今年3月末的港股倉位就達到35.20%。同樣的情況是,平安核心優勢基金僅截至今年3月末的港股倉位已接近40%。
這一情況顯示出,隨著港股創新藥賽道的吸引力日漸增強,且基本面、估值性價比、彈性空間遠遠高于A股醫藥賽道。許多A股公募產品在利用基金合同中的港股通倉位規則后,大比例地配置港股醫藥倉位,使得A股基金產品與港股基金產品的界限與定義逐漸模糊化。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公募產品的業績排名,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創新藥賽道行情,對基金產品業績排名爭奪戰的影響力,但另一對業績構成重大影響因素的則是基金產品合同的投資范圍以及對港股倉位的約束度。由于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基金在基金合同上本身定位于港股基金產品,這使得該只基金將幾乎全部股票倉位配置到港股醫藥賽道。
高彈性機會核心在于醫藥大單品
部分明星基金經理也解釋了創新藥主題基金產品的港股倉位權重,對業績帶來的影響。此外,臨床試驗帶來股價波動較多的背景下,創新藥選股投資須在風險回避中抓住核心機會。
唐晨認為,2025年創新藥行業表現卓越成為市場領漲主線,其底層驅動邏輯可歸結為政策紅利、資本注入與產業動能三重因素的疊加。上半年,創新藥行業不僅實現較高收益,且展現出強勁的持續性,改變了投資者對該行業的預期。這種發展態勢是產業動能長期積累與市場行情充分醞釀的必然結果。創新藥作為具有顯著科技屬性的領域,是科技發展版圖的重要構成部分,與當下熱門的DeepSeek、機器人、六代機等科技領域一樣,均受益于中國工程師紅利與工程化能力的釋放。
唐晨指出,創新藥行業的本質是全球資本流動、要素定價及產業分工格局的映射。在當前全球宏觀經濟背景下,中國創新藥產業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必然性,其階段性成果顯著,行業實質性進展與長期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港股創新藥明星企業在主動與被動投資產品中權重較高,憑業績增長為投資者帶來了顯著回報。隨著科創板上市、退市等制度完善及企業融資策略調整,港股與A股創新藥板塊發展差異將縮小,市場焦點將更聚焦企業核心資產價值。”唐晨認為,在傳統認知中,港股與A股市場差異顯著,但由于創新藥資產屬全球定價,一級市場資本流動壁壘低,項目價值評估邏輯趨同,疊加港股流動性改善,兩地創新藥板塊的風險收益特征逐漸趨同,估值差持續收窄。例如在2025年4月中美關稅博弈升級大背景下,創新藥因IP授權模式與關稅關聯度低,成為政策避風港,A股與港股市場同步受益,體現出資產價值主導長期走勢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制度差異如漲跌幅限制僅能影響短期波動,長期趨勢仍由企業基本面決定,其中滬港深創新藥指數更能全面反映市場收益,投資者可通過跨市場配置捕捉板塊機會。
唐晨也強調,創新藥投資的核心風險集中于臨床試驗失敗、銷售不及預期及二級市場波動。規避策略可包括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單一項目風險,動態跟蹤臨床數據節點,結合政策導向優化持倉結構。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政策紅利、工程師紅利與資本紅利的共振,推動行業進入上行周期。盡管短期面臨估值波動,但從中長期來看,具備核心研發能力、大單品潛力的企業將持續創造價值,投資者可把握產業周期機遇,在分化中聚焦優質資產。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