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船集團統一組織控股的“中船系”12家上市公司召開集體業績說明會,相關公司高層就生產經營、改革成果和發展前景等內容與投資者展開交流。
據工信部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穩步增長,連續15年全球第一。其中,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場份額55.7%;新接訂單量占世界市場份額74.1%;手持訂單量占世界市場份額63.1%。并且,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今年4月,中國船企新船訂單再次位居全球榜首,對于中國造船市場前景怎么看?”是投資者們在業績會上率先發出的提問。
對此,中國船舶董事、總經理施衛東向投資者分析稱,當前全球造船市場處于發展新周期,我國船舶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造船工業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展現出充分的市場競爭力與發展韌性。
他指出,從行業發展角度看,多項海洋事業綠色發展規則規范支撐綠色船型訂單需求,推動船舶工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和綠色新船型的研發儲備;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不斷涌現,推動產品產業發展升級;交船任務顯著增加,生產邁入提速發力期,對公司管理運行、生產資源整合統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在深海科技政策的推動下,圍繞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資源開發等一系列深海技術裝備的需求將會被激發,我國造船業有望在傳統產品研制能力基礎上打造產業發展新動能。
中船防務董事、總經理陳利平認為,從短期來看,美國301條款貿易調查的最終裁決措施雖將對全球船東的訂單決策產生階段性影響,但經綜合評估,其實際沖擊強度較此前市場預期相對溫和。從中長期來看,自2021年啟動的全球造船業景氣周期仍具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其核心驅動因素包括:全球船廠產能持續處于緊平衡狀態,存量船隊周期性更新需求釋放,以及國際海事組織(IMO)框架下全球航運業減碳發展進程的顯著提速。在海運貿易不發生顛覆性動蕩的情況下,預計本輪造船市場景氣周期仍將持續。
5月8日晚間,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雙雙發布公告,上交所已受理中國船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申請。據此前方案,中國船舶為吸收合并方,中國重工為被吸收合并方。交易方案顯示,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二者業務領域重合度較高,構成同業競爭。本次交易實施后,中國船舶將承繼及承接中國重工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將消除兩家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進一步鞏固與突出其船海主業。
在本次業績會上,兩家公司在合并后,將如何提升船舶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等亦為投資者關注重點。
據中國船舶董事、總經理施衛東介紹,本次合并實施后,公司將定位為中國船舶集團船舶總裝上市平臺,系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全的造船旗艦上市公司。公司將緊緊圍繞主責主業,積極應對各種復雜變化和不確定因素,以價值創造為核心,通過核心資產及業務的專業化整合以及技術、人員、生產能力、客戶、品牌、供應鏈等核心資源協調,充分發揮合并雙方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聚焦價值創造、提高經營效益、提升品牌溢價,有效提升存續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公司將緊抓船舶制造行業轉型升級和景氣度提升機遇,打造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業。
中國重工董秘管紅在業績會上表示,中國重工是中船集團旗下艦船總裝及配套研制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正在推進實施中國船舶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相關工作,將進一步促進專業化整合,實現優勢互補。
“公司訂單情況如何?今年盈利有哪些增長點?在提升股東回報方面又有何舉措……”這些也是業績會上頗具共性的話題。
中船防務此前通過對中國船舶集團華南地區優質造船資產的兼并整合,實現境內核心軍工資產上市,成為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裝備四大海洋裝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
談及訂單情況,中船防務董事、總經理陳利平告訴投資者,近年來,公司市場拓展成效顯著,手持訂單穩步增長,最遠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未來,公司將加強生產過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推動主建船型關鍵周期持續壓降,突破生產建造瓶頸,實現產能提升;持續開展成本工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科技賦能挖潛提效,持續提高盈利能力。
中國船舶的訂單同樣飽滿。“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船舶及海工建造收入,船舶及海工均為訂單建造,公司手持訂單已排期至2029年。公司根據手持訂單交付計劃、生產任務安排等確定收入目標,同時努力提高生產效率,爭取早交船、多交船。”施衛東說。
展望今年發展,中國海防董事長陳遠錦和投資者交流時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緊盯全年生產經營目標,聚焦客戶需求,加強溝通,多項產品按計劃完成交付,業績同比大幅增長。2025年,公司一要牢守強軍首責,確保防務類產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二要結合自身優勢,瞄準“深海作戰、智能裝備、無人平臺”等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多元化市場開拓,培育增長新動能;三要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四要深入開展市值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企業整體實力,推動企業價值傳遞。
“公司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立足提升公司質量,依法合規運用各類方式提升公司投資價值。堅持以建設成為世界電子特種氣體的主導力量為愿景,團結奮斗,勇挑重擔,完成好各項經營目標和任務。”中船特氣董事長宮志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