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翁同龢的嶺南食緣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周松芳2022-05-12 01:56

【松下閑眺】

廣東有美食,粵宦有佳廚,所以翁同龢上門就食之余,還時不時借李文田的廚師一用,以款嘉賓。


翁同龢是一代“天子門生”(咸豐狀元),兩代“門生天子”(同治、光緒的老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軍機大臣等,權傾朝野,卻與廣東籍京官李文田、許應骙、張蔭桓、丁日昌等過從甚密,而且既欣賞又欽佩。

對于舉人出身、捐貲獲官、因嫻于洋務進身、品秩遠低于己的張蔭桓,朝野多有鄙夷之者,翁氏卻在日記中再三致敬:“(1895年11月22日):“張樵野來長談,此人才調究勝于吾。”洋務之外,詩書亦同致禮敬:“(1898年1月8日)觀樵和樊云門詩四首,真絕才也。”對于張蔭桓的畫,翁同龢雖然極佩其賞鑒水準,但未曾正面評陟,倒是后來的大師級畫家黃賓虹評價極高:“徐頌閣、張野樵一流,為乾嘉畫家所不逮。”對于許應骙(廣州高第街許氏先人),也每每以“前輩”相敬:“(1865年6月29日)館上派余纂集夷務書,同派者胡小泉瑞瀾、許云巖應骙兩前輩也。”“(1883年7月16日)許應骙前輩來。”此三人,翁氏呼為“廣東三友”:“(1891年2月27日)巳正赴廣東三友招,許筠庵、李若農、張樵野。客則南皮、高陽兩相國,頌閣及作也。”此外,與丁日昌來往也甚多,曾假他人之口以示贊佩:“(1875年12月10日)郭筠仙(嵩燾)……言方今洞悉洋務者止三人:李相國、沈葆楨、丁日昌也。”

此外,與翁同龢相往來的粵籍京官還有不少,如鄧華熙、陳蘭彬等等,甚至有說他力薦過康有為。有一次他請假提前下班回家大宴賓客,座中竟然全是廣東人:“(1891年2月18日)午初二刻畢,即馳歸陪客,客皆廣東人也:李山農宗岱、許筠庵應揆、李若農文田、張樵野蔭桓、劉靜皆世安、翁蓼洲為龍。”我的朋友羅韜認為,翁同龢是吾粵晚清以來在中國政壇崛起的關鍵人物之一。但是中國人的友誼,吃飯喝酒是第一表征。這一點,在翁同龢與粵籍京官的交往中有突出的表現,互相宴請極多,甚至留宿留餐也甚為隨便。所以,本文只從這一視角,從《翁同龢日記》中撿出幾則提到具體菜品的飲食材料,以饗讀者。

第一次寫到是1865年10月30日:“偕瀕石同赴仙城館(廣東會館也,在王皮胡同),李若農招食魚生,待許仁山、潘伯英、許涑文,良久始至,同坐者孫子壽,又廣東人馮仲魚、王明生也。魚生味甚美,為平生所未嘗。”李文田是順德人,順德魚生至今膾炙人口,孰不知百年之前在京城已足饜帝師。此后,他又記錄兩次在李文田處吃魚生,皆留下美好記憶:“(1866年11月9日)出赴李若農招,食魚生,飲微醺。”“(1890年11月13日)赴李若農招,吃魚生甚妙,余肴精美。”其實,在當年,吃魚生可能也并非粵人“專利”,沿海地區的人可能都會吃,如他曾到上海嘉定籍狀元、官至兵部、禮部尚書、大學士的徐壽蘅處吃過:“(1892年9月11日)未初詣頌閣處吃魚生,不甚佳。”真是有比較才有鑒別,也才有“傷害”——怎么能跟順德魚生比呢!

順德魚生好,他處不能比,南海人是可以不服的,翁同龢也是可以贊同的:“(1892年11月10日”巳正赴張樵野(南海人,今屬禪城區)之招,同坐者錢子密、徐小云、孫燮臣、徐頌閣、廖仲山與余六,食魚生極美,晚更進精食,劇談,坐臥隨意,抵暮始散。”徐壽蘅在座,估計也是服的。他在張蔭桓處吃過魚生,也吃過魚生粥:“(1890年12月13日)過張樵野吃魚生粥。”魚生粥,也是今日廣東早茶最佳配點之一。

廣東有美食,粵宦有佳廚,所以翁同龢上門就食之余,還時不時借李文田的廚師一用,以款嘉賓,這更有助于大張“食在廣州”之目:“(1866年9月26日)夜招宋偉度、潘伯寅、張午橋、張香濤、李若農飲,借若農齋并其庖人。”“(1891年2月13日)約孫兄及南齋諸公飯,余作東,若農辦,未初二散。”除了請李文田的廚師幫辦,又有請張蔭桓的廚師出馬,苦無細節,茲不多贅。

(作者系中山大學文學博士)

在本專欄版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午夜网站在线进。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国产人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妖另类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