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舉辦期間,由十四家主要農產品協會組成的“美國農產品貿易高級訪華團”到訪上海,參加了由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美國谷物協會(USGC)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CFNA)聯合主辦的“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作為本屆進博會的配套活動,此次論壇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大力支持,并于11月7日圓滿落幕。
今年的“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圍繞加強中美兩國農產品貿易合作和互信、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和確定性、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在全球面臨地緣政治、貿易摩擦、供應鏈中斷等諸多挑戰的背景下,論壇努力推動農產品貿易在中美關系中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本屆論壇致力于推動中美雙方的開放溝通,進一步拓展兩國農業經貿領域的合作空間,實現兩國在農業經貿領域的合作共贏。

在討論環節,多位美方產業協會代表共話兩國農業合作發展
深化農產品領域合作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24年進口量達1.05億噸。中美大豆貿易不僅是兩國農業合作的重點領域,也是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的保障。美國農業部《2025農業展望報告》預測,2025—2026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達到4.27億噸,其中美國貢獻超四分之一,而中國進口量預計保持在1億噸規模。這一貿易體量使美國始終將中國視為大豆貿易的首要合作伙伴。
隨著近期中美就經貿問題開展建設性磋商和會談,中國正在恢復采購美國大豆。大豆貿易仍將是兩國農產品合作的重要紐帶,其供應鏈的穩定對雙方農業貿易與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作為論壇主持人,在活動開場便表達了對中美農產品貿易前景持續回暖、煥發新活力的期待:“農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促進國際合作與互信的橋梁,而中國始終是包括美國大豆在內的眾多農產品的重要貿易伙伴。盡管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將繼續以開放、共贏的姿態推動貿易關系向前發展,攜手各方深化合作,穩中求進,共創長遠價值。”
中國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長陳超在致辭中表示:“中美互為重要的農產品貿易伙伴,農業合作是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互補優勢和市場潛力,雙方合作互利共贏,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穩定的經貿關系為農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環境,農業合作又反過來促進雙邊關系的健康發展。中美農業合作空間廣闊,雙方攜手共進,定能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繁榮注入更多正能量。”
美國大豆協會董事莫岸澤(Andrew Moore)分享道:“當前,中國正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高標準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美國大豆以可持續、可靠、低碳的優勢,能夠助力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目標。美國農民始終秉持責任與創新精神,致力于為中國伙伴提供優質解決方案,共同推動開放、穩定、互利的貿易關系。我們期待攜手前行,為全球提供安全、可負擔的食品,共創可持續的未來。”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稱:“中國始終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共享發展機遇,推動平等對話與務實合作。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經貿關系不僅關乎兩國,也影響全球經濟穩定與發展。維護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經貿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將繼續深化農產品及食品領域合作,建設高效務實的交流平臺,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美國谷物協會主席馬克·威爾遜(Mark Wilson)以小鎮視角分享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真諦:“人類最珍視的是家庭。如何讓下一代的生活比這一代更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兩國雖有不同需求,卻同樣懷抱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并能相互成就。攜手合作,才能讓更多人享有更優質的食物與生活。這正是世界所期盼的榜樣——證明我們可以成為朋友、伙伴與盟友。”
洞察中國消費者需求
在集體討論環節,與會嘉賓探討了如何加強合作、投資,以實現長期共贏,就拓展貿易與市場機遇、推動共同發展交換了意見。
加州巴旦木協會高級貿易政策專家石耐勞曾在中國生活過,他向大家介紹,加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中海氣候,生產的杏仁多數用于出口,而中國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過去三十余年,該協會在中國市場投入巨資,與眾多進口商、加工商共同成長。
美國種子貿易協會中國代表但芳稱,進博會是建立互信的橋梁,而信任是創新的基石,該協會涵蓋從紫花苜蓿到西葫蘆的各類作物種子,致力于為全球農戶提供優秀品種。“期待通過進博會平臺,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中美種業在全產業鏈的合作與交流”,但芳說。
此次也是加州葡萄酒協會首次參加進博會,大中華區及東南亞地區總監布魯斯介紹,加州生產了全美85%的葡萄酒,出口量同樣巨大,自2006年以來,他一直見證中國市場演變。他表示,加州葡萄酒將繼續以多樣化、高品質的產品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
美國威斯康辛州花旗參農業總會代表鮑勃·卡爾杜斯基(Bob Kaldunski)稱,威斯康辛州生產了美國98%的花旗參,其中約65%直接出口至中國,另有約15%經加工后最終回流中國市場。“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已經是超過百年的深厚關系”。
美國稻業聯盟中國區市場專員戴文韻強調,美國稻米產業建立在高效、可持續、高品質的基礎之上,美國大米采用先進的富集加工技術,種類豐富且均為非轉基因產品。
“我們構建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并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美國稻農珍視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相信美國大米的高品質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能滿足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戴文韻表示。
與會者還表示,中國市場已經呈現出“消費者驅動供應”的趨勢,洞察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能力也是日后需要提升的競爭力之一。
記者/攝影周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