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終于上演了這樣的劇情:機器人自證是機器人,而非人類。并且,這幕劇情的主角是一家汽車廠商——小鵬。
11月5日,小鵬發布了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 IRON。作為一款高度擬人的機器人,IRON擁有類人的「骨骼-肌肉-皮膚」: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膚,頭部采用 3D 曲面顯示,搭載仿生靈動雙肩,以及實現 22 個自由度的靈巧手,只比人類少5個。因此,它已經能夠勝任握雞蛋、疊衣服、整理物品等任務。
IRON的行動軌跡與人類非常相似,尤其是步態。在發布會現場行走時,IRON的姿態足夠輕柔,它不再采用傳統的慢速機械抬腿,而是先通過重心前移來支撐腳轉換,再往外擺動腿,自然連貫得像人類的“貓步”。

相關視頻很快引起了熱議。海內外多個社交網絡的討論都認為,發布會展示的IRON并非真人。
為此,小鵬方面連發兩條回應視頻自證。在視頻中,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不僅拉開了機器人背側的拉鏈,還在其通電狀態下剪開了皮膚和肌肉,剪開后IRON仍然能夠正常步行。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IRON當然不是真人,它走路時還是會有間隔時長高度相同的頓感,這是人類很難模仿的?!币患胰诵螜C器人廠商的CTO告訴界面新聞,小鵬IRON能夠實現輕盈步態的原因在于肌肉結構和算法。
他表示,不同于宇樹G1等電機直驅(將電機集成在關節軸心)的做法,小鵬IRON看上去更像是結合了連桿結構來驅動關節,電機等重型部件放在更靠近軀干、遠離小腿和腳部的位置,這導致小腿和腳的重量更輕,慣性小,只需要較小的力矩就能快速、精確地改變姿態,也就更接近于人。但缺陷是,這種結構在負重、力矩等方面不及電機直驅。
算法在步態控制上同樣重要。基于小鵬自研的三顆總算力高達2,250 TOPS的圖靈AI芯片,IRON整合了VLT + VLA + VLM三個認知模型,能夠實現視覺感知、語言理解與動作決策。
一位機器人從業者對界面新聞表示,小鵬稱IRON采用了3D打印的“晶格肌肉”,這也是機器人行業目前關注度較高的一個方向:用普通現成的材料,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也能實現復雜而精準的力學性能。
“機器人從剛性向輕量化、柔性化、仿生向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從這個角度來說,小鵬做的嘗試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彼硎荆骸靶※i的技術儲備在機器人行業屬于第一梯隊,但這次發布會并沒有講太多性能和可靠性相關的問題,這可能是之后更需要關注的?!?/p>
小鵬并不是第一家因走路而爆火的機器人廠商。去年,眾擎機器人SE01也因步態絲滑走紅網絡,眾擎也因此成為國內最火的機器人廠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眾擎也是一家小鵬系企業,其創始人趙同陽為前小鵬旗下機器人團隊“鵬行智能”公司的創始人。

為什么機器人要如此追求擬人?這是具身智能行業爭論已久的問題。一個被高度贊同的回答是,世界的上的各類場景、工具都是為人類而設計的,因此,類人外形對于收集人類世界的數據至關重要。如果無法收集到這些數據,機器人也就難以推廣到家庭、工廠、寫字樓這些以人為中心的場景。
小鵬還給IRON帶來了一些定制化體驗。何小鵬表示,基于仿生肌肉,IRON可以呈現不同的性別、體型和服裝,這將是它未來走入家庭時,能為消費者提供的一部分情緒價值。
小鵬IRON預計將在2026年底量產。不過,它在初期的任務并不是到工廠擰螺絲,也不是服務家庭,而是進入商業場景,如導覽、導購、接待等。
這可能是現階段更實際的商業化考量。就目前商業化進展而言,盡管多家工廠都已經引進了人形機器人,但絕大多數都在實訓階段,而并未進入真實的生產環節。而在完善的安全標準落實之前,進入家庭同樣為時尚早。
從汽車、智駕、自研圖靈AI芯片、Robotaxi、飛行汽車再到如今的機器人,小鵬已被視為中國最接近特斯拉的公司。目前小鵬機器人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人數超過國內絕大多數機器人創業公司。
在近期與羅永浩的對談中,何小鵬曾提到,同時推進汽車、飛行汽車、機器人,內部壓力很大。在2025年,小鵬汽車AI訓練費用接近20億,而機器人訓練費用將超過50億。但在他看來,這是“走向未來”的必經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