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領跑,北方最強地級市煙臺“開掛”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劉旭強2025-11-07 09:03

截至目前,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萬億俱樂部”城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公布。

27座去年全年GDP破萬億元的城市中,廣州、寧波、天津、長沙、佛山、西安、無錫及東莞8座城市未能跑贏5.2%的全國平均增速,19座城市超過或達到全國平均線,北方最強地級市煙臺則是那個“最靚的仔”,以6.4%的同比增速一馬當先。

實際上,這已是煙臺今年連續第三個季度領跑全國“萬億城市”。煙臺的強勁表現,也令“山東第二城”之爭硝煙再起。其能否延續當前增勢,追趕甚至超越濟南,成為外界討論的一大焦點。

更進一步來看,2025年,山東全年GDP預計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在這一關鍵當口,山東也面臨“標兵漸遠、追兵已至”的壓力。即將步入新發展階段的山東,如何依靠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協同發力,構建起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增速冠軍

受益于工業發展,煙臺今年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前三季度,煙臺以6.4%的GDP同比增速在全國“萬億城市”中一馬當先。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9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其他“萬億城市”。

工業是帶動增長的主因,前三季度,煙臺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7.7、6.1個百分點,在“萬億城市”中僅次于合肥(15.2%)。

細究原因,近年煙臺幾個產業轉型的重大項目完成建設周期,在2025年進入“大產出”階段。例如,總投資超千億元的龍口裕龍石化產業園、蓬萊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加上總投資560億元的福山濰柴比亞迪新能源動力產業園等大項目先后投產,為GDP高速增長提供了直接推力。

亮眼的經濟數據背后,煙臺也并非“高枕無憂”。

今年前三季度,煙臺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4.7%,分別低于全國、全省0.7、1.4個百分點。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呈現負增長。對煙臺而言,這些都構成了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隱憂。

煙臺已清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煙臺市2025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調度推進會議上,煙臺市委書記江成指出,要堅決糾正“大項目建成后、投資增速必然降下來”“工業增長快、三產服務業可以松口氣”等認識偏差,持續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力爭實現“全年進”。

貼身競速

當山東三座龍頭城市2025年前三季度數據相繼出爐,一場關于“城市排位戰”的討論也再度升溫。

前三季度,青島以13373.47億元總量穩坐首位,濟南以10433.70億元緊隨其后,兩座城市雙雙突破萬億元臺階。煙臺以8223.52億元經濟總量位列第三,但GDP增速高出青島和濟南1個百分點(兩地均為5.4%),展現出強勁的追趕態勢。

這場“經濟競速”在濟南與煙臺之間尤為激烈。回溯歷史,兩座城市的“經濟卡位戰”由來已久。

2004年,煙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濟南,并將優勢保持了14年之久。轉折發生在2018年,濟南完成反超。次年,萊蕪劃歸濟南,推動其經濟總量躍升至9443億元,直逼萬億元大關,而煙臺為7653億元,兩城差距由此顯著拉開。

體量代表“當前實力”,但增速代表了“未來潛力”。接下來兩座城市的競速是否仍將持續?

從產業布局來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座城市的產業結構有明顯差異,各有優勢。

前三季度,煙臺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高于濟南8%的同期增速。具體而言,相比煙臺以化工為主要增長點,支撐濟南工業增長的主要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前三季度分別增長19.7%和20.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高達56.6%。

濟南的產業布局更偏向高新技術,目前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在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上也早有布局。煙臺則主要立足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生物醫藥、海上風電、化學新材料等產業均實現高增長。隨著一批重大項目逐步達產滿產,經濟總量還將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高增長。

此外,從政策效應看,濟南作為省會,在獲取政策資源上有優勢,也需繼續提升GDP首位度來推進“強省會”戰略。當然,煙臺也享有膠東經濟圈、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等區域政策的疊加支持。

料想未來,兩城的經濟競速還將持續。盡管當前雙方經濟總量差距較為顯著,但在陳耀看來,若煙臺持續保持經濟高增長,未來超越濟南也有一定可能。

三核引領

從全國來看,作為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山東前有粵蘇標兵漸行漸遠,后有追兵浙江步步緊逼,壓力不言而喻。

“在產業結構、經濟活力、體制機制以及科技創新方面,北方省份相比南方省份普遍存在差距,突出表現在傳統產業占比高、民營經濟活力不夠、企業創新動能偏弱。”在陳耀看來,這是山東亟待破解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濟南、青島、煙臺作為山東經濟增長的“三核”,擔負著引領全省轉型升級、提速發展的厚望。

陳耀認為,山東“三核”結構既已形成,關鍵在于避免同質化競爭,明確各自的差異化功能定位。

濟南作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和科創高地,應重點關注文化教育、金融科創、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打造全省前沿應用技術的策源地與中樞。

青島作為北方航運中心之一、山東省海洋經濟龍頭和先進制造基地,優勢在于國際化、品牌效應與先進制造,未來需深耕港口經濟、海洋科技、智能制造與品牌經濟。

煙臺則以工業和制造業見長,未來應鞏固其作為山東新能源與重化工基地的地位,做強石化、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海上風電等優勢產業集群。

區域協同同樣關鍵。陳耀強調,膠東城市群一體化需要進一步推進。應以“三核”為中心打造一小時經濟圈,帶動威海、日照和濰坊等城市群發展,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高效銜接。

“現在區域競爭比的是科技創新,靠增加高科技產業比重提升產業附加值。”陳耀特別提到,山東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勝出,最終必須補齊科技創新這一核心短板。

以數據為證,202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直轄市)有7個,依次為北京(6.58%)、上海(4.35%)、廣東(3.60%)、天津(3.44%)、江蘇(3.36%)、浙江(3.22%)和安徽(2.76%)。山東為2.64%,尚未達到全國平均水準,與其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因此,山東必須在創新方面加大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注重提升企業主體的創新作用。

在此框架下,“三核”的創新路徑也應有所側重。濟南作為省會城市聚焦前沿應用性科技,青島和煙臺圍繞各自支柱產業進行技術創新與價值鏈提升。唯有將創新基因深植于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之中,山東才能真正實現“三核引領”、全省共進的發展新格局。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亚洲无吗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