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陳雨康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益海嘉里金龍魚及其母公司豐益國際年年赴約,今年已是連續第八年參展。走進展臺,記者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牛奶、調味品等產品包圍,琳瑯滿目的食品令人目不暇接。
益海嘉里金龍魚總裁穆彥魁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進博會已成為各類創新成果“首發、首秀、首展”的首選地,越來越多的參展企業將全球前沿的新產品、突破性的新技術引入中國市場。
在本屆進博會上,益海嘉里金龍魚首次以大健康主題亮相主展臺,并以“東方食養傳承千年智慧,科學膳食筑牢健康生活”為核心理念,首次展出旗下大健康品牌金龍魚豐益堂多款功能性新品。
穆彥魁向記者介紹,金龍魚豐益堂以東方食養為核心,汲取“食藥同源、寓醫于食”的智慧,從天然食物中提取有功能的營養成分,通過一日三餐的東方食養,滿足特定人群防未病的健康飲食需求。
“例如,面對血脂異常人群,我們開發了心輕怡植物甾醇蛋白乳產品,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針對肥胖人群,我們推出心輕怡甘油二酯油,減少甘油三酯的攝入量,應對消費者肥胖和高血脂的健康困擾。”穆彥魁說。
每天吃的米飯和食用油,看似普通,實則藏著很深的講究和門道。記者在現場展板看到,“一粒稻谷”的背后,是全價值開發過程。通過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稻谷不光能變成碗里的米飯,連被隨手丟掉的稻殼、米糠,都被“榨干”了全部價值。
“用米糠榨取稻米油精煉技術的突破,就為中國油料進口減輕了不少壓力。”穆彥魁表示,經測算,全國年產2億噸水稻所含的米糠全部用來榨油,可生產約230萬噸稻米油,約為全國小包裝油供應量的5%,相當于為國家節省1.1億畝大豆耕地。
穆彥魁說,進博會是匯聚前沿科技、推動產業變革的創新舞臺,益海嘉里金龍魚帶來的正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硬核科技”。例如,益海嘉里金龍魚還進一步升級技術體系,創新推出“6步鮮米精控技術”,把“鮮”做到了極致——從鮮割、鮮谷、鮮存、鮮碾、鮮裝到鮮食,六個環節全程守護大米的新鮮度和食味值。僅鮮割模式就能減少5%的田間損失,提高出米率1%—4%。以北方一季作區水稻產量估算,若普遍采用鮮割模式,能夠減少約235萬噸損失,相當于約2100萬人一年的大米消費量。
不少參展的跨國企業認為,中國是全球經貿不確定性中“確定性的綠洲”。穆彥魁表示,中國經濟體量大,擁有完善的產業體系,居民消費升級的潛力遠遠沒有完全釋放,特別是在健康消費、綠色轉型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動能特別足,給各行各業帶來了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空間。有了這種確定的發展環境和積極信號,公司更有底氣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