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提振消費: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機遇”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聚焦中國消費提振的“政策破障”與“開放共享”雙輪驅動,全球政商學界領袖一起發出大力提振消費的“虹橋聲音”,共同探討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轉化為全球經濟增長亮色的共識與路徑。
“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經濟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指出,2020年中國最終消費率接近55%,遠低于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中期戰略是要解決消費率過低的問題,實現“十五五”期間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左宇/攝
其認為中國需要組合式擴消費的政策,并提出7大具體建議:一是關注短期消費不足的問題和消費修復;二是消費修復關鍵在于收入、資產及其信心的修復;三是逆周期政策與中期結構性政策要兼顧,不同階段以不同主體為主;四是耐用品消費的促進和新型消費的促進有進一步修正的地方;五是收入分配改革極其重要,社會安全網是核心;六是逆周期政策必須快速推進,結構性政策和體制性改革也需要重點推出;七是消費政策難以與發達國家政策亦步亦趨。
“相信五年后的中國經濟將呈現更高收入水平、更平衡的總需求結構——政府投資、居民部門與消費之間,將達成更優化的平衡。最終隨著經濟動能的復蘇,國有企業與私營部門的投資都將回升。”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在他看來,中國當下的挑戰在于需要設計具有過渡性的需求側政策,從而順利實現從投資驅動向國內服務與居民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轉變。AI等新科技必將影響到經濟供給側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革,最終產生大量新興業態。重塑居民部門與私營企業投資者的信心,同時清晰界定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及國有企業的相對角色,均衡的經濟結構需要更高消費水平和更合理投資率,這些是中國“十五五”時期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要素和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則強調,后工業化時代中國服務業“供小于求”的現狀蘊含結構性機遇,需通過提升居民收入、優化假期安排、緊湊城市空間布局等方式,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 左宇/攝
企業界成員也分享了實踐洞察。名創優品集團創始人葉國富提出,興趣消費已成全球趨勢,當前正處于“中國創造”和“中國品牌”全球化崛起的時刻。中國新勢能引發新一輪全球消費升級,中國IP迎來黃金時代。
“我在2024年便提出,名創優品將從運營全球IP轉向主導中國原創IP孵化,計劃未來10年帶領100個中國IP走向世界。”葉國富說道。

名創優品集團創始人葉國富 左宇/攝
英特爾副總裁薩拉?坎普則強調,AI正在顛覆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催生的計算需求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未來十年,AIPC將成為提振消費的新增長點。首先是它創造了設備更換的剛性需求,當個人計算機從被動工具升級為主動的生產力伙伴,它的價值將被徹底重塑。對于現有個人計算機用戶而言,將催生前所未有的設備更換浪潮。
根據第三方研究,全球AIPC市場規模預計從2025年610美元增長到2035年9920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2.16%。

英特爾副總裁薩拉?坎普 左宇/攝
圓桌討論環節,圍繞“消費鏈接全球 共享增長機遇”的主題,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泰佩思琦集團國際業務總裁及首席增長官盛德璞、林肯中國總裁賈鳴鏑,就中國消費市場的新特征與新趨勢,科技重塑產業的背景下實現新需求新供給良性互動的新模式、新路徑,以及中國市場未來五年新商機的前瞻與預判等方面,共同展開討論。
沈建光基于京東大數據觀察指出,“十五五”期間中國消費市場呈現鮮明趨勢:消費者對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類新產品偏好顯著提升,國貨品牌憑借高性價比與文化創意快速崛起,同時品質消費與性價比追求形成雙重并行特征。
他呼吁,激發消費潛力需破除政策壁壘,如汽車改裝、游艇休閑等新賽道亟待開放,同時電商平臺可通過技術賦能推動中國品牌出海與全球好物引進,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打破地方保護、暢通流通渠道,是實現消費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勢躍遷的關鍵。

以“消費鏈接全球 共享增長機遇”的主題的圓桌討論 左宇/攝
針對奢侈品市場,盛德璞亮明了其觀察到的三個中國消費者的趨勢:消費者對于奢侈品態度的變化,從追求地位轉向自我表達;可持續性也成為一種趨勢,消費者更加關注可持續性的產品;文化方面,轉向對本地文化、國潮或文化遺產方面的欣賞。
感受到營商環境優越、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增長趨勢的盛德璞表態將持續深耕,“目前我們大概有400多家門店,計劃新增100家門店并覆蓋更多城市。”
賈鳴鏑則分享了汽車市場未來兩個確定的趨勢:一是新能源化,近兩年新能源銷售占比超過一半,已成為常態,“到2030年預計新能源占比會超過60%”,且用戶向豪華品牌升級明顯;二是中國豪華車市場用戶年輕化,據統計中國豪華車用戶平均年齡只有35歲,遠低于歐美的年齡(約55歲)。
談及對行業的預判,賈鳴鏑形容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預計下階段會進入洗牌或者走向“七雄逐鹿”的格局,“但不管如何,有自己的品牌差異化和核心技術的品牌未來一定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此次論壇凝聚共識:未來五年,破解消費市場政策壁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激活新消費場景,讓消費者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是激活中國乃至全球市場活力的關鍵。如何將中國消費潛力轉化為世界共享的機遇,讓“中國消費”成為全球增長的穩定器和加速器,成為未來五年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