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突發!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時謙2025-11-06 18:44

突然空襲!

據《彭博》報道,高盛表示,對沖基金已對小米股票轉為看空,并可能將空頭倉位維持至財報季。該報告稱,養老金和對沖基金的拋售在過去兩周加劇,反饋表明小米“由于缺乏催化劑,至少在短期內是共識做空/賣出”。

自今年6月創下歷史高位之后,小米股價開始轉跌。至今,該股跌幅已近30%。但中信證券最新的研報認為,小米2025年三季度將實現整體收入1132億元,同比增長22.3%;Non-IFRS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63%,凈利潤率9%。中信看好小米持續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硬核科技生態公司。

空頭倉位大幅上升53%

小米將于11月18日公布季度財報。過去幾個月時間,小米股價持續受壓,截至目前,離最高位回調已近30%。

高盛報告稱,其機構經紀主要客戶對小米股票的空頭倉位在過去一周內上升了53%。過去兩周機構交易明顯偏向純賣出方向,且主要沽壓來自養老基金與對沖基金。

高盛表示,從對沖基金的反饋來看,小米目前至少在短期內成為普遍的做空/賣出目標,原因包括缺乏催化因素、安全性疑慮、工廠建設延誤,以及電動車業務雖經近期推廣仍難提振銷售。高盛分析師也將其目標價下調了10%以上,理由是存儲芯片成本上漲帶來利潤率壓力。

不過,中信證券認為,隨著公司汽車交付量的增加和ASP的上升,小米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將于2025年三季度扭虧為盈。中長期而言,看好小米持續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硬核科技生態公司,并以AI能力持續提升智能硬件生態的價值,在AI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AI眼鏡、具身智能等更廣泛的領域持續煥發蓬勃生機,維持對公司的“買入”評級。

浦銀國際亦重申小米的“買入”評級。雖然小米三季度的loT板塊成長面臨壓力,但是預期小米的汽車業務或將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長期來看,小米堅持投入底層技術,包括芯片、系統等,這為公司構建競爭壁壘,奠定長周期的成長基礎。作為行業首推之一,當前小米市盈率為23倍左右,估值具備上升空間。

競爭力依然較大?

由于輿情的緣故,投資者在小米股價上的投票顯然也受到了影響。那么,小米的競爭力是否依然較大?這可能還是要由數據來說話。

Canalys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售數據。根據Canalys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3.2億臺,同比增長3%。其中,小米手機出貨量為4340萬臺,同比增長1%,市占率達14%,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000萬臺,同比下降約2%,市占率達15%,位列中國第四。

國盛證券認為,雖然中國市場在補貼項目結束后出貨下滑,但小米在亞太及其他地區的增長則抵消了該負面影響。而且,小米實現高端手機市場占位,或有望對沖存儲成本壓力。2025年9月底小米正式發布小米17系列手機,開售5分鐘便刷新2025年國產新機全天銷量與銷售額紀錄。開售5天,17系列銷量突破100萬臺,小米17 ProMax銷量占比最高,成功切入6K以上的高端機型市場。小米手機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或對手機毛利率帶來正向貢獻。但考慮到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迎來漲價潮,成本端壓力加大,預計公司三四季度手機毛利率將維持在11%左右。

國盛證券還認為,小米汽車交付量持續提升,有望實現單季盈虧平衡。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汽車產品發布一年半,已交付40萬臺。2025年9月和10月,單月交付量均超4萬臺。小米汽車在10月24日發布“跨年購置稅補貼方案”,消費者在11月底前鎖單,便可通過尾款減免方式補貼因交付周期帶來的購置稅差額,最高不超過1.5萬元,公司以此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利益保障。隨著小米汽車交付量提升,公司有望達成汽車業務單季盈虧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國補放緩背景下,小米IoT業務競爭力保持穩健。第三批690億元的以舊換新資金于7月底正式落實,多地的家電國補力度有所降低。雖然國補降低可能對家電賽道增長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憑借產品品質優勢與供應鏈管控能力,小米在IoT領域的綜合競爭力有望保持穩健。

排版:王璐璐

校對:劉星瑩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日韩欧美另类国产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日本在线视频中文有码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