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8家藥企扎堆遞表:港股生物醫藥IPO回暖下的機遇與隱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唐唯珂2025-11-07 09:10

港交所再迎生物醫藥企業遞表的密集期。

10月26日至31日,短短6天內,鼎泰藥研、新橋生物、禮邦制藥等8家藥企相繼提交上市申請,在港股市場流動性改善的背景下,這股沖刺熱潮既折射出行業對融資窗口的集體把握,也暴露出不同賽道玩家的生存分化與發展焦慮。

此輪藥企遞表潮的背后,是港股市場環境的顯著改善。

高特佳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王海蛟此前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港股IPO回暖得益于雙重因素:二級市場股價上漲產生的盈利效應吸引資金關注,美聯儲降息則推動資金從美元資產流向新興市場,為港股注入流動性。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后港股每日交易量攀升至幾千億港元,較此前增長數倍,機構投資者關注度顯著提升,這種流動性復蘇為生物醫藥企業打開了融資窗口。

流動性回暖引IPO潮 財務分化加劇

從近期8家企業的賽道布局看,細分領域的專業化特征尤為明顯。

而腫瘤治療仍是核心戰場:新橋生物聚焦精準免疫腫瘤藥物,其核心產品givastomig作為CLDN18.2×4-1BB雙特異性抗體,瞄準胃食管腺癌、膽道癌等實體瘤市場,該領域2024年全球一線治療市場規模已達151億美元(不含大中華區及韓國),預計2034年將增至223億美元;麓鵬制藥則通過自主研發的BeyondX口服藥物化學平臺,布局癌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三款核心候選產品均進入臨床或新藥申請階段,2023年以來研發開支占經營總支出比重始終維持在82%以上。

與此同時,差異化賽道的布局正在形成補充。

禮邦制藥專攻慢性腎臟病并發癥治療,核心產品AP301作為磷酸鹽結合劑已完成中國III期臨床試驗,另一款產品AP306獲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精準切入腎病治療這一未被充分滿足的市場;江西生物制藥則憑借逾50年抗血清領域積淀,成為中國最大的人用破傷風抗毒素提供商,其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和全球出口優勢構成獨特競爭力,產品覆蓋全國2.35萬家醫療機構;鼎泰藥研作為心血管代謝疾病非臨床研究領域的頭部CRO,通過一體化解決方案模式吸引了君聯資本、高瓴天成等知名機構投資,成為產業鏈服務端的代表玩家。

8家企業的招股書數據揭示了生物醫藥行業的典型特征:高投入、長周期與盈利不確定性并存,但不同企業的財務健康度已出現明顯分化。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仍面臨持續失血壓力。

新橋生物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達2.39億美元,盡管2024年凈虧損因一次性收益同比收窄89.3%,但核心經營層面仍未止血。更值得警惕的是,其2025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同比驟降63.9%,直接臨床開發開支減少67.3%,這可能延緩核心產品II期臨床進度,而現有1.65億美元現金儲備按當前消耗率僅能支撐至2027年第二季度。麓鵬制藥同樣未能盈利,2023年凈虧損1.59億元,雖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3589.6萬元凈利潤,但業績波動較大,且所有候選藥物均未商業化,未來盈利高度依賴臨床進展。

而已產生營收的企業則陷入規模與利潤的失衡。

招股書顯示,德鎂醫藥2024年營收增長30.7%至6.175億元,但凈虧損從470萬元激增至1.056億元,擴大21倍,核心原因是銷售費用率高達62.9%,遠超行業35%的中位數水平。同時,其綜合毛利率從2023年的76.9%連續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61.8%,核心產品替瑞奇珠單抗進入醫保后毛利率再降8.2個百分點,盈利空間持續被壓縮。

供應鏈與客戶結構的風險在部分企業中尤為突出。德鎂醫藥2024年前五大客戶貢獻61.3%收入,第一大客戶占比24%,而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高達81.6%,曾因單一供應商斷供導致核心產品收入降幅達58.3%;新橋生物對第三方依賴同樣嚴重,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升至51.4%,且向由前董事控制的供應商采購臨床服務,關聯交易公允性存疑。

估值博弈與競爭壓力:IPO后的生存考題

對于沖刺港股的生物醫藥企業而言,成功上市僅是第一步,估值定價與市場競爭將成為更嚴峻的考驗。

2024年港股曾出現中國中藥、復宏漢霖等藥企因估值偏低、流動性差選擇私有化的浪潮,反映出市場對醫藥企業的估值邏輯正日趨嚴苛,而當前8家企業需在差異化與商業化前景中找到估值支撐點。

在創新藥領域,研發進度與數據質量直接決定估值天花板。新橋生物的givastomig雖宣稱對低表達CLDN18.2腫瘤細胞有效且能降低肝毒性,但較安斯泰來已獲批的zolbetuximab、創勝集團處于III期的osemitamab,臨床進度落后3~5年,且II期試驗啟動延遲至2026年初,關鍵數據披露要等到2027年下半年,商業化窗口期持續收窄。麓鵬制藥的核心優勢在于口服藥物平臺的技術壁壘,但此類bRo5平臺藥物的開發風險較高,若臨床數據不及預期,可能導致估值大幅調整。

傳統藥企則需證明增長的可持續性。江西生物制藥的人用TAT雖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且納入醫保,但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其創新管線中的抗蛇毒血清等產品仍需時間培育,如何平衡傳統業務穩定與創新突破成為估值關鍵;鼎泰藥研作為CRO企業,受益于醫藥研發外包的行業趨勢,但面臨同質化競爭壓力,其在心血管代謝領域的細分優勢需持續轉化為市場份額。

從市場環境看,港股生物醫藥板塊的估值修復仍存在不確定性。

對于未盈利的創新藥企而言,IPO募資需優先保障研發投入的連續性。新橋生物因研發開支驟降引發的臨床進度擔憂,為行業敲響警鐘——生物醫藥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始終是研發實力,短期成本控制可能犧牲長期價值。而禮邦制藥聚焦腎病領域的精準布局,提示企業需在細分賽道建立深度護城河,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的紅海。

對于已商業化企業,優化經營效率比規模擴張更重要。德鎂醫藥的案例顯示,高銷售費用驅動的營收增長難以持續,企業需在市場推廣與研發投入間找到平衡,同時改善客戶與供應商結構,降低經營風險。江西生物制藥則代表了傳統藥企的轉型方向:以成熟產品保障現金流,用創新管線打開增長空間,這種“穩老拓新”的策略可能更受價值投資者青睞。

港股生物醫藥IPO的回暖,為行業注入了珍貴的流動性血液,但市場的理性程度已顯著提升。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好AV中文在线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