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鼎科技(000409)攜手華為正式發布歷時兩年潛心研發的“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該模型深度融合化工工藝機理、專家經驗與設備質量數據,成功打通技術突破到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將人工智能打造為化工企業自主運行的核心引擎。目前,該模型已在榆林能化、魯南化工、未來能源等多家大型化工企業實現落地應用,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注入強勁新動能。
當前,化工行業在智能化轉型進程中面臨多重挑戰:工業場景復雜多變、工藝機理深奧難懂、多源數據融合困難、專家經驗難以有效復用等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生產模式已難以滿足行業高效、安全、低碳的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云鼎科技立足行業痛點,聯合華為開展專項研發,最終推出“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從根本上變革傳統生產模式。
該模型實現三大關鍵技術突破:其一,突破多源異構數據融合障礙,通過整合工藝機理、專家知識、設備運行數據與質量指標,構建起具備高泛化能力的行業知識底座,推動生產決策從“經驗驅動”向“知識、經驗與數據協同驅動”跨越;其二,攻克復雜工況適應性難題,引入強化學習與自適應優化機制,賦予模型在線學習、實時調優的能力,大幅提升波動環境下的決策準確性,確保復雜工況下生產系統穩定運行;其三,打通智能分析到控制執行的完整路徑,結合APC先進過程控制技術,打造“感知—決策—執行”一體化閉環,實現生產過程自主優化與智能調控,推動化工運營模式從“人控為主”向“自主運行”轉變。
與通用型大模型不同,“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具有鮮明的行業屬性與實用價值。在行業屬性方面,該模型并非通用大模型的簡單移植,而是深度融合高端化工工藝機理與專家經驗,扎根化工生產實際場景的專用化、專業化工業AI工具;在全流程優化方面,模型覆蓋配煤、氣化、精餾、凈化等關鍵生產環節,支持跨工序協同優化與全局能效提升,具備“預測—優化—控制”一體化落地能力;在工程化應用方面,模型已在多家大型化工企業規模化部署,關鍵指標預測誤差控制在3%以內,系統投用后人工干預頻次降低90%以上,其穩定性與經濟效益顯著,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升級方案。
在實際應用中,該模型已在六大高價值場景中展現出強勁賦能效果,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保障安全。在氣化配煤智能優化場景中,模型構建的高精度煤質預測模型,將灰熔點、黏溫特性等指標預測偏差控制在3%以內,煤質檢測周期從1—2周大幅縮短至5分鐘,不僅實現噸煤成本降低,更有效減少了氣化爐非計劃停車風險;在甲醇精餾工藝智能優化場景中,通過融合AI大模型與APC先進控制技術,實現噸甲醇蒸汽消耗量下降3.95%,年綜合創效超300萬元,同時顯著降低了廢水中甲醇含量。此外,該模型還廣泛應用于低溫甲醇運行優化、硫回收智能巡檢、AI綜合分析識別與預警、帶式輸送機智能監管等關鍵場景,全方位提升化工生產的智能化水平。
展望未來,云鼎科技將持續深化“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的迭代與應用。一方面,圍繞現代高端化工全鏈條構建高精度預測模型矩陣,實現從配煤、煤氣化、合成到成品的全流程關鍵環節覆蓋;另一方面,通過全流程工藝參數動態自主優化,助力化工企業實現全過程精細化管控,進一步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與運營效率。作為扎根化工行業的專用化工業AI引擎,“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不僅已在多家大型企業驗證了工程化價值,更將成為推動化工行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支撐力量,加速化工生產向全流程自主優化運行的目標邁進。(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