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在上海開幕。這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后中國舉辦的首場重要經濟外交活動,更強烈釋放出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信號。
在本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主旨演講,其中強調:進博會越辦越好,很重要的是因為堅持“與天下同利”。
進博會展覽規模日益擴大、參展結構不斷優化、合作內涵持續深化,彰顯出中國與世界開放合作、共謀發展持之以恒的決心和信心;中國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世界以熱誠參與回應中國,這場精彩的“雙向奔赴”正匯聚成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這一點,在歷屆進博會上都得到了體現,而本屆進博會更加突出。
本屆進博會展覽面積超過36.7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在去年3496家的基礎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展覽面積和企業總數均創歷史新高。
這些數據充分彰顯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也彰顯了進博會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強大吸引力。
本屆進博會有四方面特點:堅持對外開放的籌辦底色,推動共享創新成果,積極促進各方務實合作,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這些特點都反映出“與天下同利”的辦會理念,也成為進博會越辦越好的重要基因。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進博會是世界經濟通向中國經濟的入海口,也是中國聯結世界的重要橋梁。
大海大洋的相通,實現同頻共振,促進共同發展,最終要落腳到“與天下同利”上。
一方面,中國的龐大市場是世界的龐大市場。
進博會背靠的是中國大市場,前七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助力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共同應對國際市場波動困局,產生的溢出效應不可計數。
中國已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地位,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已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以后這一群體和進口規模還會繼續擴大,這是中國龐大市場的魅力所在。
當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中國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之一。這不單是消除體制障礙促進國內循環的事情,也會為全球商品進入中國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進博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博會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將持續擴大進口優質商品和服務,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以滿足老百姓消費升級需求,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
另一方面,持續加大開放力度是中國的既定方針,也是全球機遇,而進博會是重要陣地。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制定“十五五”規劃提出了建議,其中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本屆進博會將以實際成果證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正如在本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李強強調的那樣: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事實上,很多國家、地區及企業,早已將中國持續加大開放力度視為自身機遇。進博會上的“摩肩接踵”就是各方對中國機遇的充分認可。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雖然進博會設置的初衷之一是為全球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平臺,但現在進博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賣場”,而成為各種創新元素的聚集和交流地,以及轉變為實際生產力的沃土。
因為進博會已成為全球創新鏈上的重要節點。跨國公司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紛紛將進博會作為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
在進博會期間,將舉辦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論壇的核心定位和討論框架是緊扣全球貿易秩序重構、開放貿易與安全發展、產供鏈韌性等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的治理問題,這是進博會踐行全球治理倡議、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新思路的重要創新。
這同樣是“與天下同利”的體現。既促進商業貿易增長,構建創新平臺,又在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的治理問題上提供建議。可以說這是全球范圍內的“產學研”結合,必將迸發出更多更大的能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釋放出中國與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必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開放紅利。而進博會歷年以來的迅猛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充分踐行了什么叫做“與天下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