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11月3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2025年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談判競價,并首次開展首版商保創新藥目錄的價格協商工作。其中,參與商保創新藥目錄價格協商的藥品24個。根據安排,首版商保創新藥目錄擬于明年正式實施,這標志著這一備受矚目的政策即將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商保創新藥目錄主要納入超出“保基本”定位、暫時無法納入基本目錄,但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的創新藥,推薦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參考使用。
長期以來,國家醫保目錄定位于“保基本”,而商保創新藥目錄實質上構建了一個分層、多元的價值實現體系,形成了與國家醫保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新格局。這一制度創新的背后,是醫療技術發展帶來的現實需求與支付能力提升。
一方面,隨著更多中國藥企走向全球,創新藥目錄的落地也契合了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的需要。
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推動我國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跨越”。商保創新藥目錄的實施,實際上是在培育一種可與國際接軌的創新生態。它通過市場機制篩選出真正具備臨床價值的藥品,推動中國藥企在研發標準、臨床試驗設計和商業化模式上向全球看齊,進一步為中國創新藥從“產品出海”升級為“技術出海”與“生態出海”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創新藥療效雖然顯著卻價格高昂,超出基本醫保的保障范圍。但是,社會支付能力的提升,為分層支付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市場基礎。近年來,我國商業保險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4年我國商業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9773億元,同比增長8.2%,資金規模已接近當年居民醫保籌資總水平。
推動商保創新藥目錄落地的意義遠不止于為高價值創新藥提供合理的市場回報機制,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牽引整個產業價值鏈的升級與重構。它引導研發導向從“醫保可承受”轉向“臨床價值優先”,激勵藥企更敢于投入原始創新,在商業回報方面,它也為真正具有突破性療效的藥品提供了合理的市場回報機制。此外,資本市場也會更聚焦于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突破性療法。最終,臨床端也將受益,醫生和患者因此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
展望未來,政策體系的協同性也至關重要。商保目錄與國家醫保目錄、醫療救助乃至各地普惠保險如何順暢銜接?針對創新藥從研發、上市到納入支付的全生命周期,各項支持政策又能否實現連貫與穩定?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企業戰略搖擺與資源錯配。因此,持續優化政策細節,加強跨部門協調,將是維系產業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首版商保創新藥目錄的誕生,是中國創新藥發展的重要一環,有望開啟從“支付升級”到“系統重構”的深刻變革。我們相信,隨著首版商保創新藥目錄落地、政策與市場在動態平衡中形成合力,一個更具活力、更富韌性的中國醫藥創新生態將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