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必須面對的,面對失敗,最需要的是耐心。”
截至2025年9月,松禾資本投資的科技企業已超200家,既有早期參與投資天使輪的上市公司,也有中期加碼后爆發的科技明星,其中包括商湯科技、奧比中光、德方納米等多家成長起來的科技公司。
始終與創業者為伍、積極投資科技創新,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是國內風險投資領域的一位先行者。松禾資本的投資清單上有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創新企業——越疆科技、大疆創新、奧比中光、商湯科技、德方納米……
“科技創新,需要耐心對待。風險投資要保持耐心,成為和創業者一道并肩作戰的‘時間合伙人’。”近日,厲偉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坦露自己三十余年致力投資科技創新的感悟。
“科技投資不是賭運氣”
20世紀90年代初,厲偉離開北大,南下深圳,一頭扎進資本市場,積極創業投資,一晃已超過三十年。
1997年,厲偉創立松禾資本,取義“松挺拔,剛直不阿;禾茁壯,經世濟民”。自此,厲偉把硬科技作為核心的主航道,投資領域包括數字科技、精準醫療、創新材料等。
華大基因是厲偉早期投資的科創項目之一。2000年前后,基因測序技術應用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華大基因作為國內的一家行業先行者,面臨著技術研發投入大、商業化路徑不清晰等諸多困難。厲偉通過研究,瞅準了基因技術在醫療健康、農業育種等領域的巨大發展潛力,在一番深入調研后果斷決定投資華大基因。
厲偉介紹,松禾與華大的合作從“克隆豬”開始。不過,由于各種原因“克隆豬”技術的推廣工作被擱淺,但松禾資本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此后,松鶴不僅多次追加投資,還利用自身資源為華大對接產業鏈,整合上下游資源,助其突破技術瓶頸、拓展市場空間。2017年,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第一股”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22年,華大基因分拆華大智造并成功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科技投資不是賭運氣,而是要有專業、勇氣和耐心。”談及投資“心法”,厲偉總結說。
專業是第一位。厲偉說,投資科技創新標的,往往是早上去看尿片企業,更多的是看采用材料的吸水性、舒適性等,到了下午又可能切換到芯片公司,更多的是看信息科學、封裝技術等,科技含量不同、商業模式不同、生產流程也不同,這不是同一批人所能看懂的,所以必須依靠專業團隊,進行專業分工和研究。
第二是勇氣。科技企業的成長路徑大概率不是一帆風順的,發展路徑很可能發生偏移。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暫時脫離預想方向時,投資人須要堅守初心、保持勇氣。
第三是耐心。科技含量越高的企業,成長時間往往會越長。有的企業從天使輪到上市甚至需要十幾年,這就要求投資有足夠的耐心,才能等到科技企業成長壯大,開花結果。
截至2025年9月,松禾資本投資的科技企業已超200家,既有早期參與投資天使輪的上市公司,也有中期加碼后爆發的科技明星,其中包括商湯科技、奧比中光、德方納米等多家成長起來的科技公司。
“投資人是創業者的同行者”
厲偉是一位投資人,也是一名創業者。
他早期曾深度參與資本市場的創新,比如設計發行國內證券市場第一張可換股債券、第一張中長期認股權證,策劃操作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購案……這些經歷,讓厲偉特別能夠對創業者的不易產生共情。
“創業者總是尋著微光,走上那條崎嶇不平的險路。沒有哪位名將的成功之路不是歷經磨難,這很殘酷。但我們沒有魔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厲偉如是說。
厲偉向記者回憶起投資德方納米項目時的情形。彼時,德方納米創始人孔令涌在實驗室里用一個全新的合成方法,做出了納米級磷酸鐵鋰。公司在做中試線(驗證工藝可行性與產品穩定性)時資金緊張,最后是松禾資本投的錢解決了燃眉之急。
讓厲偉深有感觸的是孔令涌的創業精神。“從很早開始,孔令涌就像是釘在了工廠里面,吃住都在工廠一線,最后一步步做到了現在的規模。他其實是中國無數創業者的一個縮影。”厲偉說。
對于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歷程,厲偉有個形象的比喻——創業企業成長大都會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像老鼠,為了生存,企業幾乎沒有選擇權,遇見什么吃什么;第二階段像狼,企業面對弱小者會掠食,面對進攻者則會退讓;第三階段像老虎,企業擁有領地的話語權,能進攻能抗衡;第四階段是“會飛的老虎”,“翅膀”就來源于資本的力量,從而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創業和爬山一樣,都是不斷攀登高峰的過程。”厲偉說,很多創業者都是在攀登心目中的那座山。投資人是創業者的同行者,在不同的特定階段可以作為補給者或者是向導來進行指導,但最終的上山之路還是要創業者自己去爬。“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第一是欣賞創業者,欣賞其精神;第二是同行者,不斷學習、汲取創業者的精神,并傳播給其他人。”
做堅定的“時間合伙人”
“失敗是必須面對的,面對失敗,最需要的是耐心。”這是2020年厲偉登頂珠穆朗瑪峰后的感悟。那一年,他57歲。
為了登頂珠峰,厲偉準備了近十年時間。從慢跑開始,到徒步戈壁,到挑戰馬拉松,到參加250公里的全球極地長征越野等,最后成功登頂珠峰,從而彌補了2018年他在海拔8300米處停下腳步、放棄登頂的遺憾。
他說,在變化莫測的大環境中,要學會衡量自身的能力,時刻保持敬畏,擁有行穩致遠的耐心,方能有所收獲。
科技創新企業成長,同樣須要耐心對待。
“信息技術、光電芯片、航空航天、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材料突破……幾乎所有硬科技企業的發展,都難以脫離長周期這一客觀特性。”厲偉說,下一個科技浪潮將來自硬科技,中國企業必須在全球化國際競爭當中掌握硬科技。
厲偉給松禾資本制定了投資目標,旗幟鮮明地聚焦硬核科技,主要是三個方向:一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科技;二是以基因檢測為主軸的精準醫療;三是主攻創新材料突破。
創投機構如何更好地支持創新?厲偉認為:首先是緊跟國家戰略,做負責任投資,為社會創造長期價值;其次是了解宏觀趨勢,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最后是尋找優秀創業者,并為其賦能。
面對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的新形勢,厲偉說,松禾資本未來會繼續聚焦數字科技、精準醫療、創新材料等硬科技領域,為創業者的科研成果尋找轉化路徑,提供資源支持。“我會一直做創業者身邊最堅定的‘時間合伙人’,用資本的溫度與專業的力量,陪伴更多科技企業走好成長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