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等,這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是汽車產業破浪前行的導航儀,為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這將推動中國汽車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十五五”時期是汽車產業繼續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的攻堅期和關鍵期。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正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提供了科學指引。優化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提升其效率、品質和綠色水平,是保持產業基本盤穩定、實現平穩過渡的基石。而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以及與之相關的下一代移動出行服務等領域的前瞻布局,則是推進產業升級、增加新動能、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二者并舉,可以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從以制造為中心,向覆蓋研發、設計、制造、服務、數據應用等全價值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躍遷。
車規級芯片、先進動力電池、智能駕駛系統、車載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突破,則是決定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汽車產業必須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集中優勢力量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僅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核心標志。這場圍繞核心技術的攻堅之戰,將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根基,鑄就其在全球產業格局中挺立的堅實脊梁。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明確路徑。汽車不再僅僅是傳統的機械代步工具,正在演進為集成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眾多前沿科技的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汽車產業與能源技術的融合,驅動新能源汽車持續迭代,涵蓋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多元化技術路線;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加速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進程,從輔助駕駛向高階自動駕駛邁進;與數字技術的融合,通過數據驅動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鏈條變革。這種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全新的產品形態、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為汽車產業注入前所未有的增長動能。
“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與“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汽車產業的深刻變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宏觀環境和基礎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為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數據要素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強大的算力基礎設施、高速的網絡覆蓋、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是智能網聯汽車實現車內外信息交互、處理與價值挖掘的前提。這些設施的完善,將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焦慮,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落地,為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鋪就“快車道”。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與“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等戰略,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十五五”規劃建議為中國汽車產業描繪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圖景,相關措施正在落地。近日,《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十大成果》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已構建起系統性、全維度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同時,相關部門也正在組織編制“十五五”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技術創新、促進跨界融合、完善政策體系、深化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將逐步落實。
未來,迎接中國汽車產業的是一條以創新為引擎、以融合為路徑、以結構優化為方向、以科技基礎為支撐的變革之路。汽車產業要把握歷史機遇,勇于自我革新,在核心技術攻堅方面展現新作為,在科技產業融合方面實現新突破,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構建新優勢。唯有如此,中國汽車產業才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