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豆粕與菜粕期貨價格同步走強,引發市場關注。截至11月3日收盤,菜粕2601合約報2493元/噸,單日上漲105元/噸,較10月下旬低點累計反彈近200元/噸;豆粕2601合約報3039元/噸,日內上漲34元/噸,較前期低點反彈187元/噸。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此輪豆菜粕價格上漲主要受宏觀因素影響,而非基本面因素推動,市場呈現“外熱內溫、消息主導”的特征。
中州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吳曉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菜粕期價走強與市場情緒反轉有關。APEC會議期間,中加元首會晤釋放積極信號,但昨日有市場消息稱加拿大無法立刻取消對華關稅,市場情緒由樂觀轉向謹慎。豆粕方面,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顯著改善美豆出口預期,推動美豆價格反彈,進而引發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豆粕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與壓榨利潤修復。”銀河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界正表示,此前,國內豆粕供應壓力較大,加之進口大豆成本高企,油廠壓榨利潤持續下降。隨著中美貿易磋商取得進展,美豆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壓榨利潤。此外,美豆出口前景改善也強化了成本支撐效應。
盡管宏觀事件提振了市場情緒,但美豆價格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冰欣分析稱,當前美豆的到港價格仍顯著高于巴西大豆,在國內市場缺乏競爭力,多數油廠采購意愿不強。1200萬~2500萬噸的采購目標區間跨度較大,即便我國采購2500萬噸,也僅與往年采購規模相當,無法推動美豆價格持續上漲。
吳曉杰補充稱,目前國內大豆進口利潤仍深度倒掛。12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采購利潤倒掛307元/噸,美豆采購利潤也倒掛近300元/噸。為落實采購計劃,國內存在較強的壓榨利潤修復需求,預計短期豆粕價格將偏強運行。
菜粕方面,分析師普遍認為價格波動主要源于供應預期變化。陳界正表示,當前菜粕市場整體供需偏寬松,壓榨菜粕數量有限,豆菜粕價差持續低位運行抑制其替代需求。加拿大菜籽進口量成為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
劉冰欣也表示,盡管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為中加經貿磋商帶來想象空間,但目前尚未出現實質性進展。中國對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傾銷調查仍在進行,供應端的不確定性成為支撐菜粕價格的重要因素。
展望后市,吳曉杰認為,需要重點關注壓榨利潤的修復情況。當前大豆進口利潤處于虧損狀態,為完成采購任務,壓榨利潤存在修復需求,這意味著短期豆粕價格或維持偏強走勢。
劉冰欣認為,中方采購美豆的進度與規模仍存較大不確定性。隨著菜粕價格上漲,豆菜粕價差再度收窄,豆粕性價比逐步凸顯。
陳界正強調,菜粕自身基本面支撐有限。隨著水產需求旺季結束,需求端支撐將進一步減弱。在加拿大菜籽進口前景明朗之前,供應不確定性仍是影響菜粕價格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