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作為繼寧德時代之后新能源行業第二家A+H股企業,中偉股份(300919.SZ)H股發行定價區間正式公布,為34.00港元至37.80港元。這一資本市場動作,不僅標志著國內鋰電材料龍頭加速全球化布局,更在行業筑底復蘇的關鍵節點,為市場提供了審視產業鏈投資價值的重要窗口。
行業觸底信號明確,政策需求雙輪驅動反轉
近兩年來,鋰電材料行業在產能擴張與價格調整的“陣痛”中完成結構性優化,底部特征與反轉動能已清晰顯現。數據顯示,2024年三元材料產能利用率僅40%左右,磷酸鐵鋰產能利用率約50%,大量低端同質化產能因環保不達標、成本高企加速退出;在此過程中,行業競爭邏輯同步迭代,龍頭企業通過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構建成本壁壘,推動競爭從“價格內卷”轉向“價值競爭”,行業集中度與盈利穩定性持續提升。
政策端的“反內卷”調控則為行業反轉注入關鍵推力。今年10月,電池電解質骨干企業聯合簽署《健康發展共同倡議》,承諾抵制惡性競價、控制擴產節奏,這一舉措與此前工信部《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國務院《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政策導向形成呼應,標志著“政策引導+行業自律”的反內卷機制正式成型,為行業有序復蘇筑牢制度基礎。
需求端的多維度復蘇更成為行業回暖的核心支撐。其中,歐洲市場表現尤為亮眼,2025年三季度純電車型滲透率突破35%,德國、法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均超40%,直接帶動高鎳三元材料需求回升;這一趨勢下,作為全球三元前驅體龍頭的中偉股份,憑借超高鎳產品全球領先的市占率,海外訂單占比有望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消費電子領域同步回暖,據機構數據,2024年鈷酸鋰出貨量同比增長23.8%;疊加儲能電池裝機量激增82.3%的增量需求,兩大賽道形成共振,推動鋰電池產業鏈排產從2024Q4起連續三個季度環比提升,六氟磷酸鋰價格更在10月單月漲幅超60%,進一步印證行業供需格局已實現實質性逆轉。
定價錨定行業中樞,龍頭信心凸顯價值底氣
作為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冠軍,中偉股份H股定價延續了新能源龍頭的理性定價邏輯。參考A+H股發行歷史,大多H股相對A股會存在合理定價折讓,而核心資產憑借強勁的市場認可度往往能實現更窄幅的估值價差,彰顯其獨特的定價話語權。此次擬定的定價區間,既充分考慮了港股市場的估值特征與適配性,也深刻傳遞出公司管理層對自身核心競爭力與長期發展價值的堅定信心。
公司基本面為合理定價提供堅實支撐。2025年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8.84%至119.75億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穩定增長,海外客戶需求回暖成為重要增長引擎。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持續強化,2025年鎳自供量有望達9萬—10萬噸,有效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技術布局上,公司在固態電池材料、鈉電池材料等前沿領域的突破,更打開長期增長空間。
機構評級進一步印證公司價值。東吳證券認為,公司為國內第一大前驅體廠商,且鎳自供率持續提升,未來三元前驅體及四鈷出貨量有望穩健提升,金屬鈷漲價增厚利潤,給予公司2026年30倍PE,目標價達64元,給予“買入”評級。與此同時,華創證券、長江證券等機構皆給予公司“強烈推薦”與“買入”評級。
此次H股上市,中偉股份擬將募集資金投向全球化產能布局與技術研發,既是響應監管層支持行業龍頭赴港上市的政策導向,也將借助港股平臺拓寬國際融資渠道,為參與全球競爭增添動力。在行業底部反轉與自身競爭力提升的雙重邏輯下,中偉股份的此份定價,有望成為觀察新能源產業鏈估值修復的重要風向標,為投資者提供布局優質資產的難得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