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平安理財的“陽謀”:低回撤信仰刻入考核,撬動母行高質AUM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劉筱攸2025-09-19 09:27

各類資管產品中,沒有誰在負債端比銀行理財受到的低風險偏好束縛更重。在票息“保護墊”變薄、中高收益資產欠配、市場波動更穿透至凈值的當下,強調“絕對收益”仍是多家理財公司首要經營導向。

1.16萬億元規模的平安理財,自2020年8月成立以來,將回撤管理置于重要位置,輔以清晰的指標考核和嚴格的管理機制,力求投資者穩健的投資體驗。

截至今年7月末,平安理財旗下的固收及固收+產品近3年整體平均年化收益率錄得3.46%,處于同業前列。渠道代銷的最短持有期產品中,投資者任一時間買入固收和固收+,持滿期限后的正回報概率分別達到98%和99%。

穩健的正收益是在對回撤的良好管理上實現的。在今年市場震蕩的環境下,截至今年7月末,平安理財的產品破凈比例僅0.65%,產品負收益比例僅0.55%,大幅低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在嚴控回撤的基礎上實現投資收益的增厚,在投研能力打磨上持續給自己“上難度”——這是過去五年平安理財順應理財行業真凈值化轉型,堅持打造核心競爭力一以貫之的方向。

在日前舉辦的“買理財找平安”理財服務升級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行長助理王軍表示,“邁入低利率時代,銀行理財自然而然承接了一部分從存款流出的資金。要打造真正的‘好理財’,才能為老百姓的財富保值增值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站在平安銀行深入推進零售轉型的節點,如何圍繞客戶的需求做好理財服務、提升客戶投資體驗,進而助力母行撬動高質量AUM的增長,打造財富管理側的可持續增長動能,或將是平安理財在新五年征程打造第二曲線的新機遇。

低回撤信仰刻進基因

“近年來,理財業進入了波動顯性化、常態化的凈值2.0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理財舍棄了穩健的基因。相較于其他資管品類,銀行理財整體凈值波動小的特點不會消失,關鍵是在新周期下如何定義‘穩健’。我們認為的‘穩健’是要直面波動、管理波動、穿越波動。”平安理財董事長張東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直面、管理,直至穿越波動,而且是以更嚴謹的態度和更嚴格的標準——這在平安理財內部由上至下已形成共識。記者了解到,平安理財內部對固收系列產品的收益要求與公募基金同類型產品保持一致,但凈值回撤需控制在后者的一半。

在低波導向下,平安理財的投資條線需要自上而下完成對“絕對收益”目標的配置:先根據客群不同需求和風險偏好,明確不同產品的風險定位,將產品按低波、中低波、中波等波動特征切分,再以目標波動率為核心框架匹配不同的風險預算,并基于宏觀經濟、產業周期等動態調整多資產配置比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挖掘收益增強機會。

“比如有的客戶可以接受1.5%—2%的回撤。在這個風險預算下,產品適配的策略可能就包含了轉債、量化甚至部分權益的策略。”平安理財相關投資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道:“我們每天都會收到產品業績追蹤報表,確保波幅控制在目標波動率框架內,一旦產品接近回撤線,風險管理系統就會發來提示。”

前述人士進一步指出,“基于回撤目標管理產品的挑戰是,有時候客戶能接受多大的回撤并不太明確,或者是動態變化的。如何提升產品與客戶相適配的精細化程度,是難度系數相當高的‘技術活’。這對理財公司對客戶畫像的勾勒、客戶風險偏好的問題設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平安理財對客戶的真實風險偏好及持有期傾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這個認知也被應用在了產品的研發邏輯里,比如平安理財目前的中波產品主要為期限較長的產品線,比如180天、270天、一年定開或最短持有期,通過更長周期做好波動風險管理并力爭實現正回報;而低波或中低波產品的最短持有期則往往設置為7天、14天等,并匹配低波資產和策略,便于投資者更放心做好流動性管理。也即是說,從產品設置邏輯上,平安理財已經牢牢拉緊了“嚴控回撤”的準繩。

按交易日計算,平安理財從2020年成立以來,每天為投資者創造了1個億的投資回報。在平安銀行上架的定期開放型產品中,固收類以及“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固收+”產品線,均實現到期收益為正。如固收類產品“啟航增強穩盈定開”系列,自2023年底成立至今年9月,在低利率疊加債市震蕩的大背景下,該系列實現了近兩年來周度凈值無回撤的亮眼表現,歷史到期合計130期,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3.41%。

打造“工業化+平臺化”投資管理模式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平安理財提出了打造“工業化+平臺化”的投資管理模式。“平臺化”理念已在頭部基金公司植根,而“工業化”的提法則更具平安理財投研的烙印。

張東告訴記者:“平安理財現有約1500只產品。如果參照基金行業經驗,一個基金經理管幾只產品,對理財公司而言是難以覆蓋的。所以我們提出了‘工業化+平臺化’,一是解決產品風險收益特征一致性的問題,二是解決投資效率的問題。”

以固收類理財產品為例,一般會配信用債、存單,也會在R2產品里配置適量的風險資產。傳統情況下,這要求投資經理是個全才,兼通信用精選、流動性、利率、風險資產配置等。但這種全才稀缺,而且品控也很難標準化。于是平安理財摸索出一套方法論,設置專業策略團隊在下層專注于策略研究(涵蓋信用債、存單、REITs、紅利、轉債等),投資經理則在上層負責資產配置,像組裝汽車一樣調用不同零件。

“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團隊協作機制,我們把成熟的定價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沉淀在平臺上,確保同一系列每只產品的實際運行,與其呈現的風險收益特征、波動情況和回撤底線是一致的,這就是‘工業化+平臺化’帶來的顯著優勢。”張東從投資側進一步闡述該模式的實操路徑:對任何一個產品系列,會有非常明確的配置指引(短債、中短債、長債、風險資產等的配比),上層投資經理結合跨資產跨周期的宏觀視角以及下層策略團隊給出的配置建議,在3%—5%的可調節區間內進行科學的資產“組裝”。

在他看來,“工業化+平臺化”的投資管理模式好比“搭積木”,底層負責策略的模塊化生產,頂層根據投資目標進行科學封裝,其拓展性和適配性都得到了加強。在這種協同機制下,一方面能夠高效整合公司內外部的優質資源和投資策略,形成全量、全域、同寬、共享、協作的平臺化能力和組織優勢;另一方面為公司拓展多資產、多策略夯實了平臺基礎,最終形成可適應多種市場環境的可持續投資優勢。

據介紹,超過600億元規模的啟元策略系列就是平安理財“工業化+平臺化”模式的成功實踐,其通過自主研發的利率債機器交易模型對下層配置子策略(包括信用策略、騎乘策略、機器擇時交易策略等)進行動態調整,在減少對資產及票息模式的依賴、追求交易增厚的同時,以量化對沖策略嚴控波動回撤。截至目前,平安理財啟元策略定開式產品到期兌付超150只,業績達標率100%,平均年化收益率達4.18%。

撬動高質量AUM增長

在市場波動加劇、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兼顧了流動性、穩定性、增值性等多重功能的理財產品,正在商業銀行財富管理版圖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單一追求存款規模的擴張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非常重視銀管資產、銀保資產,尤其是基礎理財,它正成為我行AUM高質量發展的蓄水池。”平安銀行行長助理王軍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說。

事實上記者此前就已報道,面對零售存款定期化趨勢加深、零售信貸投放縮量的困境,已有股份行從內部考核機制開始“動刀”,試圖在“緩增長”的大環境下,構筑更有韌性的零售負債和資產結構。平安銀行,就是其中的一家。

王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基礎理財占比還不夠高,在大財富管理板塊,其潛力仍有待進一步被激發。(平安銀行)需要調整結構,來提升基礎理財在大財富管理中的作用”。在他看來,提升基礎理財占比,既有順應居民財富配置偏好趨勢的考慮,也有調優平安銀行AUM結構以加強其韌性增長的戰略意圖。

也正是基于上述目標,平安銀行與平安理財聯合對理財產品體系進行了系統性梳理與品牌化升級,并于日前推出了“安+心穩致遠”產品體系,涵蓋了四大產品系列:“安心”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定位于客戶閑錢管理的工具;“安穩”是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為客戶資產配置的“壓艙石”;“安致”是主打“多資產、多策略”的“固收+”產品,以穩健方式參與資本市場;“安遠”是混合類產品,以追求長期投資增值為目標。產品體系的升級,旨在以更清晰的產品定位、更豐富的場景功能積極回應投資者日趨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

“安+心穩致遠”品牌升級,既是滿足投資者對財富管理服務需求升級的新起點,也是資管機構與財富管理機構職能進一步融合的成果。平安銀行將繼續攜手平安理財深化業務協同,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繼續提升核心投研、產品供給與客戶服務能力,共同為投資者帶來更省心、更省時的財富管理體驗。

排版:汪云鵬

校對:廖勝超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孕妇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 亚洲日韩欧美另类 | 亚洲欧美偷拍视频一区 |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