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把脈】 “40歲+”職場人的春天來了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9-19 A006版作者:李宇嘉2025-09-19 06:47

近期,筆者參加一個研究項目的研討,發現對方參會人員是清一色的“40歲+”中年科研人員,有幾位接近或超過50歲。對方告訴我,他們這個部門待遇不高,但崗位穩定性高、職業晉升路徑清晰(輔助研究崗—助理研究員—研究員—研究主管等)、社會認可度比較高,很多在崗人員是在30多歲的時候從非研究崗、甲方企業轉過來,多數是有技術傳承經驗的。

其實,大約10年前,他們大部分的研究人員在35歲以下,超過40歲的很少。那時候,接到的設計單很多,甲方要求“速度要快、效率要高”,甚至連夜出成果。因此,他們招聘了大量30歲以下“青春紅利”人群,這些人接受新理念、上手快、能熬夜。項目堆積的時候,擅長在同行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做創新”,過去一周完成的項目,當時1—2天就搞定了。

那時,30歲左右的設計人員非常搶手,薪酬也一路看漲,他們的研究人員很多都被甲方直接挖走了。現在,這些高周轉的設計單基本沒有了,終端客戶不再看那些華而不實的錯位競爭,只為有文化嵌入、空間感強、功能實用的產品買單或支付溢價。因此,現在甲方要他們在設計上精雕細琢、慢工出細活兒。有技術傳承、有經驗價值的中年員工開始受到青睞了。

由此,想到近期山東、新疆、北京等地陸續打破招聘的年齡限制,部分崗位甚至放寬至45歲。筆者所在的廣東,近期發布的第二輪事業單位招聘,很多崗位年齡放寬至40歲,部分崗位本科學歷也放寬到45歲。這可能意味著,過去產品快速迭代、風口稍縱即逝的時期,為抓住眼看要沖頂的紅利,劃定35歲招聘門檻有必然性,通俗講市場更需要有沖勁的人。

這也導致,“35歲危機”一度成為大齡勞動者焦慮的代名詞。但這些年,各個領域開始從卷速度、卷規模,轉向追求品質、比拼服務。對“40歲+”的中年員工來說,他們正處于職業發展的“黃金交匯點”,深耕專業20多年積累的“經驗復利”,使其具備穿越行業周期和穿透市場需求的認知優勢,疊加正值巔峰的體能和執行力,正是企業轉型需要的得力干將。

這也意味著,更包容、更理性的職場時代正在悄然開啟。當然,這也是我國勞動力結構變化使然。《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顯示,隨著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減少,全國勞動人口平均年齡已經從1985年的32.3歲增至2022年的39.7歲。2000年,45—64歲的勞動人口占勞動年齡總人口比重僅為27.3%。2022年,這一占比達41.91%,平均年增長率為0.66%。

形勢比人強,人口這個長期變量更迭加快,特別是中年、中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導致僅僅追求呈現形式迭代,背后則看重流量變現的所謂創新開始被揚棄,整個社會從快和規模切換到“穩定、沉淀、品質”。這時候,執著、專注、堅韌,長期堅守和踏實付出并沉淀下技術和經驗價值的中年職場人群,將獲得更好的回報,為迎合風口而疲于換賽道的中年人將難以適存。

近年來,國家鼓勵耐心資本,強調要有持久創新、日拱一卒的精神,以突破創新的瓶頸。由此,生產函數和要素組合開始重構。人力資本方面,鼓勵堅持長期主義、幾十年如一日的大成者。同時,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即將實施,接下來不管是考公考編放寬年齡,還是“高齡”研發人員繼續在崗位上發光,亦或生活服務業從業者大齡化,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當然,人力績效評價體系也要改變。比如,要包容“十年不鳴”,不斷完善的科研長周期評價機制,讓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比如,將“允許試錯”的理念結合中長期的考核激勵,轉化為激發員工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動力,企業統籌好眼前與長遠,做困難而正確之事的發展戰略。這樣,就能推動我國勞動力從“數量紅利”轉向“質量紅利”時代到來。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色五月婷婷丝袜高清有码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