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展局(以下簡稱“香港貿發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香港伙同內地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正與廣東及澳門協同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當中生物醫藥已成為大灣區創新科技集群中的重要產業。
報告顯示,香港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具規模的企業集群,其中2023年在港相關企業達3020家,相對2013年的2340家顯著增加。在此良好勢頭之上,廣東省政府銳意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快速集聚發展趨勢,今年初出臺《廣東省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行動方案》,旨在加快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近年香港特區政府發表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中,科技創新被視為推動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關鍵,并以此協助香港配合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此外,廣東省亦設下在2027年集聚“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規模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的目標,相當于產業集群規模從2023年的6640億元人民幣再擴大約50%,并明確指出要利用引進港澳資源支持有關發展,這一趨勢為香港及其他大灣區內企業創造新的發展機會,亦對國家以及全球相關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為各地企業提供多元的融資渠道。據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港上市的醫療保健行業總市值為4410億美元(占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總值約8.1%),是2017年底1440億美元的3倍。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年中已有73家按照18A制度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總共融資160億美元。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代理)趙永礎認為,香港不僅提供金融資源,還利用其技術優勢,幫助合作企業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其中香港先進的臨床試驗能力,以及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均獲國際認可,使香港成為拓展全球生物醫藥業務的理想地點。
目前全球及本地對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帶動香港的醫療保健行業持續發展。而香港作為高質量臨床試驗平臺,產生的數據一直獲美國FDA、歐洲EMA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等機構認可;此外,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香港眼科醫院及香港養和醫院等醫療機構,也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的資格認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今年躍升至全球排名第一。在這領先集群中,生物技術是其中重要發展領域。
另一方面,在港生物技術及健康科技初創企業數目近年亦大幅增加,突顯香港作為生物技術創業與創新中心的地位。在2018年至2024年間,生物技術與健康科技初創企業數量從110家,大幅增加至510家,而占香港總初創企業的比例則從4%上升至11%,增長步伐超越其他初創行業。它們的業務涵蓋多個生物科技領域,包括新藥研發、基因編輯技術、醫療器械創新,及精準醫療解決方案等前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