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醫保個人賬戶原有的地域限制,“有錢難流轉,有需難滿足”曾是全民醫保提升民生服務的一大堵點:一邊是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醫保賬戶“沉睡”著大量資金;另一邊是留在家鄉的年邁父母求醫問藥時不得不精打細算。
不過,去年末上線的醫保錢包正在突破這一“流動壁壘”。
第一財經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截至7月末, 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開通醫保錢包,通過醫保錢包進行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的累計金額在今年前7個月已經從年初400多萬迅速增加到4000多萬元。
不僅是跨省共濟,醫保個賬基金的省內共濟制度也已完善,既可通過即時調用被綁定人個人賬戶方式,也可以通過醫保錢包進行省內共濟。
2025年1~7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人次2.31億,金額304.57億元。
醫保個人賬戶結存累計1.45萬億
我國職工醫保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來,一直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保障模式,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可用于支付本人就醫購藥個人負擔部分費用。
近年來,醫保個人賬戶累計結存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突破萬億,為10096億元;2022年為1.37萬億元;2024年繼續上升為1.45萬億元。
近年來,醫保部門持續推進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全國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出占收入比例從2019年的81%提高至2023年的96%,2024年略降為92%。門診共濟保障改革之后,醫保個人賬戶的當期結余,逐漸從原來的近2000億降到2024年的510億元,更多醫保資金直接用于減輕參保人的醫療負擔。
醫保個人賬戶使用范圍的擴大,對盤活個人賬戶“沉睡”資金起到積極作用。
2024年7月,國辦再次印發文件,進一步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親屬的范圍由“配偶、父母、子女”,擴大至其參加基本醫保的“近親屬”。《2024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范圍拓寬至近親屬,資金使用逐步實現由省域內共濟擴大到跨省共濟。2024年個人賬戶共濟使用512億元,促進盤活存量資金,有效減輕參保人就醫負擔。
省內共濟在個人賬戶共濟中占比最大,絕大部分省內共濟是通過即時調用被綁定人個人賬戶方式實現。2025年1~7月,通過進行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省內共濟的人次2.31億,共濟金額303.41億元。從省內共濟的人次來看,江蘇最多,達2839.81萬人次;從金額上來說,浙江45.25億元居首位。
從共濟地域看,同一統籌區(通常是同一個地市)內共濟2.12億人次,共濟金額269.94億元;省內跨統籌區共濟1950.72萬人次,共濟金額33.47億元。
從共濟用途看,用于支付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274.87億元,用于支付在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個人負擔的費用17.34億元,用于參加居民基本醫保等的個人繳費7.09億元。
跨省共濟金額爆發式增長
醫保錢包的上線成功喚醒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中的結存資金,讓“家庭小共濟”跨越地域限制,切實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一直以來,由于待遇政策、系統交互、信息傳輸、數據安全等問題,醫保個人賬戶跨省、跨險種共濟存在諸多困難。醫保錢包是一種新型醫保支付載體,與個人醫保碼相關聯,可用于近親屬間醫保錢包轉賬、就醫購藥費用結算、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等業務場景,資金實時到賬且沒有手續費。
第一財經從國家醫保服務平臺醫保專區了解到, 31個省份都已開通醫保錢包,但各省份開通范圍不太相同,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省份實現了全省開通,也有一些省份還沒有實現所有統籌區的全覆蓋。例如,浙江只開通了嘉興一地;遼寧開通了沈陽、大連等四地;廣東省顯示已經開通了廣州等四地,但處于暫停狀態;北京雖然顯示開通了全市,但操作時系統提示現在處于醫保錢包服務上線試運行期,陸續開通中。
隨著醫保錢包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轉賬金額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醫保錢包2024年12月2日率先在9個省份上線,2025年1月轉賬金額為469.82萬元,之后的2~4月,月均轉賬為200多萬元,5月達到402.88萬元,6月翻了一倍為857.32萬元,7月再翻超一倍,達到2209.06萬元,1~7月累計的轉賬金額為4663萬元。
個人賬戶跨省共濟有助于減輕家庭醫療負擔,共濟資金有效減輕了家庭在面對高額醫療費用時的經濟壓力,同時也增強了家庭醫療保障能力。
從人口普查數據看,我國跨省流動人口規模由“六人普”的8587.6萬上升到“七人普”的12483.7萬,增加3896.1萬。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可以讓身處不同省份的家庭成員靈活、高效地調配和使用個人賬戶資金,以應對醫療保障資金需要,通過創新政策和技術手段,有效地解決因人口流動帶來的社會問題。
新一年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集中征繳期將啟動,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還將利好居民醫保籌資和繳費。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第一財經表示,因為中西部人口在東部工作所繳納的個賬資金可以回流一部分到其父母所在地,用于繳納居民醫保費用,有助于提升居民醫保參保比例。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個人賬戶跨省共濟的實現,將進一步促進大規模資金流動和信息共享,有助于促進醫藥資源的合理配置,醫藥機構將更加準確地了解群眾需求,從而提供更精準、更高效的醫藥服務,有效促進醫藥行業發展。
隨著共濟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對醫藥行業來說,盤活的這部分存量很有可能轉變為使用醫保就診的需求,也將有利于縮小不同地區間的醫藥資源差距,使更多地區和家庭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藥服務。
目前,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已經實現秒到賬。國家醫保局官微提醒,醫保電子錢包里的錢,就是個賬里的錢,能用醫保個人賬戶的定點醫藥機構,就能使用醫保電子錢包,不需要定點醫藥機構單獨或額外開通什么功能。參保人可在省內開通醫保電子錢包的定點醫藥機構進行就醫購藥,個人負擔部分按照先個人賬戶后醫保電子錢包的順序支出,不足部分現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