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H股的上市趨勢加速,香港市場傳言監管可能設置最低市值門檻。
一家頭部中資投行表示,200億市值以上且已公告赴港上市的A股企業占多數,港股IPO火爆的趨勢將延續,存量儲備項目豐厚,大概需要2年時間消化。
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3日,目前已公告籌劃發行H股的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87家。其中,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就有10家,500億—1000億元的有8家;200億—500億元有33家;100億—200億元的有24家;100億以下的只有11家。
A+H股上市火熱趨勢持續
今年以來,香港IPO融資火熱的趨勢持續至今,國際資金回歸參與新股配售,尤其大型項目A+H股成為一大亮點和熱點。
據最新統計,今年香港市場已有56只新股上市(包括即將上市的天岳先進),其中實現A+H股上市的包括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共11家公司,數量占比接近20%,融資額貢獻更大。
一家頭部投資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香港市場IPO融資額已經超過去年,重返全球第一的寶座,IPO家數預計全年達到100家,相比去年70家實現較大增長。
自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支持內地優質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也推出優化上市審批流程的舉措,疊加企業出海戰略推動,以及中國資產重估帶來市場回暖,A+H股融資火熱趨勢一直持續。
上周,香港交易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生效,A+H股發行人發行H股股份最低比例(占總股本)由15%下調至10%,或發行股份市值至少30億港元(最低上市門檻)。這相當于放松對A+H股公司赴港首次公開募股比例的限制,即使二級市場波動IPO融資受到影響,也能通過后續增發或配股滿足融資需求。
這被視為這一撥A+H股上市最大的變化之一。瑞銀、華泰國際等多家投行均表示,以順豐控股為例,過去赴港上市的公司看重IPO首發融資規模,而現在更加靈活,IPO可視市場情況而定,后續再融資規模可能比首發更大。
51家擬A+H股企業,市值超200億
8月13日晚間,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芯碁微裝宣布籌劃發行H股,這是今年以來第87家宣布擬實現A+H股上市的企業。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已公告籌劃發行H股的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87家。其中,41家已公告籌劃H股上市,但尚未向港交所遞交申請;46家已公告擬赴港上市,并且已向港交所遞表。
按照IPO審批流程,A+H股擬上市企業向港交所遞表同時,需向中國證監會完成備案,一些企業可能還需要向監管層反饋補充材料。
近期,香港市場傳言監管層可能會設置赴港上市A股公司最低市值門檻,或參考全球存托憑證(GDR)政策,市場門檻可能是100億元,也可能提高到200億元。
上述某頭部投行負責人表示,目前傳言未經證實,即使設置了最低市值門檻,已申報H股的A股公司中,市值超過200億的并不在少數,不過可能促使100億的A股公司加速申請赴港上市。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已公告赴港上市的企業中,大多數都超過了這個標準。87家宣布籌劃H股上市的A股公司中有76家市值在100億以上,占比達到87%;市值在200億以上的有51家,占比64%。
具體來看,A股總市值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的就有10家,包括百利天恒、東鵬飲料、賽力斯、三一重工、牧原股份、索威集團、瀾起科技、勝宏科技、立訊精密、豪威集團(韋爾股份);500億—1000億元的有8家;200億—500億元就有33家;100億—200億元的就有24家;100億元以下的只有11家。
中資投行項目儲備豐厚
近幾年來,中資投行在港股IPO保薦業務上占據優勢,市場份額遠遠超過國際投行,尤其在A+H股項目中,A股首發保薦機構的優勢更為明顯。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香港IPO市場保薦項目數量最多的投行是中金公司(香港),市場份額達18.27%;其次是中信證券(香港),市場份額占比13.46%;華泰金控(香港)、摩根士丹利(亞洲)和招銀國際并列第三,市場份額7.69%。而在承銷方面,國際投行的作用就比較明顯。
頭部中資投行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預計今年港股IPO火爆的趨勢將延續,存量儲備項目豐厚,年底遞表企業可能達到300家,至少需要2年時間消化。
責編:楊喻程
排版:汪云鵬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