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半年報 南通超合肥,“破6”中小城黑馬頻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柳寧馨2025-08-13 09:57

上半年,長三角41座城市的經濟數據均已出爐,上海GDP排在第一,總額為26222.15億元,舟山GDP增速最高,為6.9%。

萬億GDP城市是長三角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上半年,長三角9個萬億城市GDP總額均突破5000億元,準“萬億之城”溫州和徐州GDP總額分別為4831.9億元、4509.3億元。上半年萬億GDP城市排位和2024年相比變化不大,僅有南通經濟總量超過合肥,前進一位,但合肥6%的經濟增速領跑長三角萬億之城。

從經濟增速上看,上半年,長三角共34座城市GDP增速不低于全國5.3%的經濟增速,17座城市經濟增速不低于6%。其中,舟山經濟增速領跑長三角,紹興、淮安并列第二,臺州、麗水、黃山并列第三。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各城市都充分重視穩增長,通過投資、消費等調動各方積極性,既尋找增量也挖掘存量。對于上半年長三角重點城市而言,工業是主支撐,特別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互相促進、交相輝映的城市,經濟表現十分突出。同時,不少城市服務業增速較快,海洋經濟或成為重要增量。

同時,長三角6大都市圈作用明顯,既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強調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長三角各都市圈內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基礎日漸完善,下一步都市圈內技術創新、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會迎來比較好的發展機遇。

萬億之城經濟增長慣性強

長三角上半年9座萬億之城按經濟規模依次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南通、合肥、常州,這9座城市上半年GDP總額均突破5000億元。

上海、蘇州、杭州是上半年長三角中GDP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

上半年,上海以26222.15億元的GDP總額,排在長三角城市首位,同期,上海經濟增速為5.1%,高于其全年GDP增速5%的發展目標。

信息服務業對上海經濟增長貢獻很大。上半年,上海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79.1%,繼續發揮主引擎作用,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

人工智能是其中重要增量。前5個月,受益于高性能芯片市場需求增多、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等有利因素,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1%,其中與人工智能算力相關的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3倍。

對于工業大市蘇州而言,工業繼續是“壓艙石”,但呈現出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齊頭并進態勢。

上半年,蘇州GDP為13002.35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45%。

先進制造業是蘇州發展的主引擎。上半年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56.4%。除了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蘇州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化工等“老底子”產業增長也十分突出。

杭州今年因“六小龍”廣受關注,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也表現不俗,GDP總量11303億元,同比增長5.5%。

杭州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等“硬核產品”亮點不少。上半年,杭州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25.4%,1~5月增幅更高達131.1%,增速居長三角首位。上半年,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17.8%,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加速放量。當前,杭州把“高端裝備”列為五大產業生態圈之一,形成“整機+系統集成+核心零部件+場景應用”完整鏈條。

上半年GDP總量在5000億元到1萬億元的梯隊,分布著南京、寧波、無錫、南通、合肥、常州。

其中,南通上半年經濟總量超過合肥,前進一位,這也是長三角萬億之城相比2024年底唯一的排位變化。

上半年南通GDP總額6581.2億元,同比增長5.8%。南通是制造業強市,上半年南通工業、出口綜合發力,在半年度節點首次實現對合肥的經濟總量超越。值得注意的是,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十分突出,上半年,南通船舶出口增幅達到177.4%。

不過,合肥的經濟增速具有優勢,上半年領跑長三角萬億城市。上半年,合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同比增長30.7%。與此同時,合肥的汽車產銷雙增,支撐安徽成為汽車第一大省。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雙雙位居全國第一。

“船舶強市”南通和“汽車強城”合肥的經濟角逐,下半年仍有不少看點。

溫州、徐州這兩座準萬億之城,上半年GDP規模均在4500億元~5000億元之間,但經濟增速均不低于6%,下半年能否實現“萬億”目標值得期待。

從長三角重點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看,曾剛認為,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交相輝映的城市,經濟增長情況較好,僅有新興產業勢頭迅猛但傳統產業比較疲軟的城市,上半年經濟則沒能實現領漲。此外,得到國家和省市重點支持的一些城市上半年表現也比較突出,這些多為中心城市和重大戰略項目落實的城市,一方面投資帶來更多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投資帶來信心、改善產業生態環境。

“城市GDP總額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后續經濟增長慣性較強,因此大家關注長三角的萬億之城,包括上海這座5萬億GDP城市。同時,這些城市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性也會比較強,這也是很多地方實施強省會戰略,做好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考慮因素。”曾剛表示。

向服務業、海洋經濟要增量

上半年,長三角突然涌現出一批經濟增速超“6”的中小城市。

在長三角41座城市中,17座城市經濟增速不低于6%,其中,舟山以6.9%的經濟增速領跑長三角,紹興、淮安以6.8%的經濟增速并列第二。此外,臺州、麗水、黃山以6.6%的增速并列第三。

為何是舟山領跑長三角?

這座位于舟山群島中的城市是浙江陸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至今還未通鐵路。不過,舟山靠海,擁有海洋經濟的獨特優勢。依托港口、發展海洋產業,近年舟山逐漸在浙江省內超越麗水、追趕衢州,也成為長三角內的一匹“黑馬”。

根據《舟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4)》,舟山構建九大現代海洋產業鏈和八大高能級發展平臺,發展綠色石化、船舶與海工裝備、港口航運、“一條魚”全產業鏈、國際海事服務和海洋文旅等六大重點產業。

上半年,舟山的電力生產供應業、船舶修造業、石油化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7%、24.0%、8.2%。其中,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產業是舟山第一大千億級工業產業。上半年,舟山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居浙江全省首位。

在曾剛看來,發展海洋經濟,一方面需要城市有靠海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城市有發展海洋產業的能力,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同頻共振。例如,寧波從發展海港產業、海工裝備,未來還可以拓展海洋通信、海洋綜合服務、海洋自然資源開發等多個產業,潛力很大。

除了舟山,紹興、淮安、臺州、麗水、黃山等城市在各自省份也實現了經濟增速的較快發展,這離不開都市圈的協同帶動作用。

在長三角共有6個都市圈,分別為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寧波都市圈。

這一格局的形成源于2016年國家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優化提升長三角城市群,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后續,各省份、城市逐漸建設圍繞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實現協同發展。

例如,寧波都市圈包括寧波、舟山、臺州三市,旨在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資源和平臺,實現資源互補、經濟互動。

在曾剛看來,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現在更多強調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通過都市圈讓這些城市通過產業集群、創新共同體進一步同城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長三角條件比較好,很多中小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一些基礎,能夠接得住大城市的技術轉移、產業轉移。通過同城化,能夠進一步拓展中心城市經濟成長空間,也讓周邊的中小城市獲得到現代產業發展的機會。”曾剛表示。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色亚洲激情蜜芽一区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