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自營策略調整!委外需求增加, 尋求“固收+”投資機會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楊慶婉2025-08-06 15:27

近日,因增值稅政策變化,債券市場出現了明顯波動。“新老劃斷”引發機構搶籌,短期帶來了交易性機會,而長期來看,銀行、保險、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為了追求低利率時代下更高的收益,或調整債券投資策略,尋求比如紅利資產等“固收+”投資機會。

同時,因公募等資管產品享受了“減半”稅收優惠,不排除更多銀行保險資金,選擇委托外部公募資管的方式進行債券投資。

此外,一位券商資管子公司高管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部分資金或流向信用債市場,不過信用債還要考慮資本占用,估計規模也不會很大。”

銀行保險等自營影響較大

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稱,自8月8日起,對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即對于所有債券品種而言,增值稅的征收不再有“例外”。

據了解,債券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債券投資的稅率因不同投資者及收益來源存在較大的差異,總體上包括兩部分:增值稅和利息所得稅。實際上,增值稅稅率并不高,所得稅才占大頭。

“目前只涉及增值稅的調整,不涉及所得稅的調整,實際影響已經比去年預想的降低一些。”招商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偉表示,去年市場還擔心政策將免除公募基金的減稅待遇。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此次調整對機構自營的影響較大,將增加銀行、保險、券商等機構自營的利息支出,稅率約為6.34%;公募等資管產品的增值稅負擔減半,稅率約為3.26%。因此,這項政策對銀行和保險的影響,大于公募基金和其他資管機構。

公募資管委外需求或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機構之間的債券增值稅差異,可能會促使保險銀行等自營資金,增強通過公募等資管機構委托投資的意愿。

低利率環境下,債券投資票息收益和資本利得空間有所縮小。短期來看,免稅的存量債券成為稀缺資產,容易引發搶籌行情,近日債市的波動已印證了這一點。

長期來看,隨著舊債滾動續作,需要繳納增值稅的債券規模會持續擴大,機構投資者的債券投資利息收入減少,以1.7%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測算,機構自營資金和公募資管分別減少10.8BP和5.5BP的利息收入。

“理論上,在目前增值稅政策下,自營機構委外投資還將額外獲得更低的利息收入增值稅率,保險銀行等機構資金體量大,委外投資意愿將進一步增強。”一位債券市場資深投資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資金尋找“固收+”投資機會

當前,機構投資者需要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以彌補增值稅帶來的損失,可能調整相應的投資策略:一種是債券品種的選擇會出現變化;一種是基于股債蹺蹺板效應,“固收+”增配紅利股等資產。

從債券品種來看,過去政府債、金融債和信用債之間的增值稅差異不復存在,稅后收益率即利差將會進一步收斂,稅收政策將推動部分資金流向信用債市場。

國金證券固收團隊預計,以1.7%的國債收益率為例,增值稅改革前,一般金融機構持有國債、信用債稅后收益分別為1.7%、1.19%,信用債利差為51個BP。改革后,國債稅后收益率下行至1.59%,兩者之間的利差收斂至40BP。

不過一位券商資管子公司高管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信用債還需要考慮資本占用等,估計從政府債轉向的資金流入規模也不會很大。

而基于股債蹺蹺板效應,保險、銀行等機構投資者可能會將部分資金撤離債券市場,畢竟負債成本是剛性的,轉而向紅利股票等資產要收益,調整“固收+”策略的股債配比。

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已多次舉牌銀行等高股息個股,在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監管導向下,保險正逐步加大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不過資金管理仍需匹配久期,并不會撤離債市,以國債為代表的債券投資依然占據重要地位。

排版:汪云鵬

校對:許欣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啪视频在线观看精品综合 |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 亚洲AV日韩A∨在线观看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