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后,《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多家國有大行率先表態,將切實做好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傳導落實。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會議部署是國家提振內需、激發市場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要舉措。政策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通過財政金融協同,有效降低居民消費融資成本、緩解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壓力,暢通經濟循環,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注入強勁動能。
“本次貼息政策體現了財政政策‘精準滴灌’與金融政策‘活水養魚’的協同思路,能起到精準激活消費、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暢通國內大循環、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的作用。”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
伍超明從微觀、中觀、宏觀三方面進行了分析。從微觀層面看,財政資金對特定貸款利息進行直接補貼,一方面降低居民購置大宗商品、提升生活品質的信貸門檻,直接釋放消費潛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緩解服務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流動性壓力,為其設備更新、服務升級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這種“需求端+供給端”的雙向發力,有助于打通消費與生產的良性循環。從中觀層面看,貼息政策選擇服務業而非制造業作為重點,是對當前經濟“生產強、需求弱”結構性失衡的針對性糾偏,有助于修復消費和服務業的現金流及其資產負債表。從宏觀層面看,貼息政策兼顧財政“精準滴灌”和貨幣政策非對稱降息功效,其中財政貼息以杠桿方式放大了信貸乘數效應,貨幣政策在總量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結構性寬松,導致財政資金效益顯著放大,緩解了當前實體信貸需求不足問題。
某國有大行相關人士表示,對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將通過財政與金融政策聯動,加強與國家促消費系列政策的協同,從供需兩端共同發力提振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隨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實施消費補貼等系列政策部署實施,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充分發揮了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
多家商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啟動一系列提振消費擴內需等活動。例如,農業銀行前期制定實施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全面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加大普惠金融供給,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流程,開展金融紓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建設銀行以“建行生活”平臺為依托,積極參與國家消費補貼資金發放,探索“政府補貼+金融權益”聯動服務方式。綜合運用多樣化消費信貸產品,加力支持汽車、家電、家裝等以舊換新重點消費領域。
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貼息政策出臺后,多家國有大行也紛紛率先表態。工商銀行8月2日發布公告稱:“我行正在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組織實施工作。我行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辦理流程,簡化辦理手續,推動政策盡快實施。”
農業銀行表示,將積極落實會議部署,按照有關部門要求,進一步簡化申請流程,提升辦理效率,加強資金合規使用,確保貼息政策精準高效直達廣大消費者和服務業經營主體,及時將好政策精準傳導至千企萬戶,持續為穩增長、擴內需、促消費和惠民生貢獻力量。
建設銀行表示,將按照上級單位有關要求,切實做好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傳導落實,讓消費市場參與方更加便捷地獲得國家政策紅利,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擴大消費需求,提升消費能力,更好發揮消費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拉動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