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開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國家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也提出,建立并實施生育補貼制度,將用人單位落實職工產假、生育假、陪產假、育兒假納入各區勞動監察范圍。
2025年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措施》(簡稱《工作措施》)。其中首先提出,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立并實施生育補貼制度。
此前在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
生育補貼主要是指從生和育兩個層面進行補助。目前,全國有不少地區已經在探索加大生育補貼力度、生育獎勵的保障范圍。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23個省份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其中在生的方面,比如廣東省多地推出生孩子獎勵方案,東莞市橫瀝鎮新四黃塘村宣布“結婚獎勵1萬元,每生一娃各獎勵1萬元”。在育兒方面,2021年7月,攀枝花在全國率先推出育兒補貼金政策,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可領取補貼500元,直至孩子3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還決定,國家層面育兒補貼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實施,補貼對象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至其年滿3周歲。育兒補貼按年發放,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
2024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曾提出,健全人口政策和服務體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生育補貼制度。
北京市此次發布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還包括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提高生育保險產前檢查費用報銷標準,實現醫保實時結算。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研究完善參加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等人員、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未就業人員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措施。
《工作措施》明確,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產假和生育假。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支持引導用人單位落實生育休假政策。加強對用人單位監督指導,強化糾紛協商調解,將用人單位落實職工產假、生育假、陪產假、育兒假納入各區勞動監察范圍。
此外,《工作措施》提出,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構建以幼兒園托班為主渠道,社區辦托和托育機構為重要依托,單位辦托為有效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探索社區管理下的家庭鄰里互助照護。積極開展計時托、臨時托等多元化托育服務,滿足就近就便入托需求。鼓勵單位托育點對外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