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郭博昊
在全島封關運作前夕,海南自由貿易港貨物“零關稅”政策近日迎來大幅優化。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等,“零關稅”商品范圍也將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占全部商品稅目的74%。
貨物“零關稅”政策的優化不僅進一步降低島內企業生產運營成本,也將提高產業附加值,加速產業集群聚鏈,改變海南自貿港商品業態與產業布局,助推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業生態圈形成。在受訪專家看來,當前海南自貿港應進一步擴大服貿、金融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由集成制造與消費雙輪驅動的特色競爭優勢。
助推商品生態高端化國際化
“零關稅”是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基于“更加優惠”的考量,海南自貿港貨物“零關稅”政策在前期探索試點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優化,包括顯著提高“零關稅”商品覆蓋面,將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以下簡稱“加工增值政策”)試點擴圍至全島等。
“隨著優化后的‘零關稅’政策落地實施,島內經濟自由度持續提升,企業將在更廣闊的領域捕捉商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理論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在“零關稅”商品清單不斷擴容的背景下,投資品、中間品及消費品均被納入,進口成本顯著下降。企業利用“零關稅”投資品與中間品開展生產制造,綜合成本將有效降低,盈利空間有所提高。
從政策效果看,“零關稅”商品清單擴圍將降低島內注冊享惠企業的原材料成本。而加工增值政策試點的擴圍不僅在更大范圍降低享惠企業的運營成本,還將鼓勵更多企業開展深度加工。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李世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優化后的加工增值政策將推動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值環節延伸。考慮到原材料依賴型制造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行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等行業需要大量使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進行加工和組裝生產最終消費品,上述領域相關企業將顯著受益。
“海南自貿港的商品生態將向高端化、國際化演化。”李世杰表示,企業通過用好“零關稅”政策開展加工制造,將為醫療器械、免稅品、智能新產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形成成本優勢,疊加自貿港離島免稅和島內消費品“零關稅”等政策,有望在自貿港范圍內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島內消費”的商業格局。
形成高端制造
與現代服務業生態圈
特殊的稅制安排是作為自由貿易港都會采取的普遍做法,特殊的稅制安排將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關鍵制度支撐。在桑百川看來,貨物“零關稅”政策的核心目標在于,構建以海南為樞紐、緊密對接國際及國內龍頭企業的中小型企業集群,形成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業的產業生態圈。
“優化后的加工增值政策將深刻改變海南全島的產業布局。”李世杰說,海南自貿港的產業集群將從“多點分布”逐步轉向以重點園區為核心的“核心集聚區+全域協同”模式,最終形成以洋浦保稅港、海口高新區等為依托的高端制造集聚區,和澄邁、定安、文昌等若干縣域特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目前,海南已明確將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現代服務業、旅游業和高技術產業確立為主導產業。受訪專家認為,貨物“零關稅”政策將提升海南自貿港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向外延伸。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封關運作以后,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業自用,可以在享惠主體間自由流通,免于補繳進口稅收,這對于延伸島內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競爭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具有積極意義。
“‘零關稅’等核心政策落地,將有助于強化海南自貿港與東盟國家的產業配套。”李世杰指出,海南自貿港處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核心區域,是深化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服務國家內外雙循環戰略的重要平臺。
部分短板仍待補齊
海南自貿港免稅生態圈基礎政策框架目前初具雛形,在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特別是“零關稅”覆蓋廣度和深度上對比國際高標準自貿區仍有差距。不論是50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并且不設個人所得稅的迪拜自貿區,還是金融開放度更高的新加坡自貿區,均已發展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海南自貿港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經濟腹地廣闊。在“零關稅”政策、加工增值政策和離島免稅政策三者疊加支持下,海南自貿港亦具備相對競爭優勢。
李世杰建議,海南自貿港需要不斷強化“集成制造+消費”雙輪機制,一方面培育本地消費市場,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另一方面與東盟國家加強區域互補,形成“原料—加工—市場”鏈條,共同塑造海南自貿港的特色化競爭優勢。
過去一年,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較上一年增加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將搶抓機遇,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加快打造獨具影響力的文旅消費新場景。
為強化國際競爭力,受訪專家建議,海南自貿港需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政策,探索服務貿易稅收創新。
李世杰說,海南自貿港服務貿易應比照迪拜、新加坡深化開放,實現金融、教育、航空、醫療“準入即準營”及國民待遇;推行“承諾即入”,構建全過程監管,依托海南自貿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試點跨境資管與離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