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要正確把握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圍繞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
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要在宏觀政策上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我國將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這些積極的、擴張性的政策必須“落實落細”,也就是落到實處才能充分釋放政策的擴張效應,縮小宏觀政策、數據與市場主體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也讓宏觀經濟動能做實做足,重視宏觀經濟政策的效率與效能。
具體而言,要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當前總需求不足的環境下,財政資金具有更強的引導和帶動效應,需要加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加債券發行,提升審批效率,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才能釋放政策效能、有效增加需求,改善市場預期。
貨幣政策應該適時加力。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前提下,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由于我國PPI目前在低位水平運行,這使得我國企業實際利率水平相對名義利率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貨幣政策適度寬松作用的發揮。在結構上,會議要求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貨幣政策應繼續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
應繼續以促消費為重點支持擴大內需,有效釋放內需潛力。下半年,除了繼續投入消費品以舊換新“國補”資金1380億元外,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完善支持養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的政策體系,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出臺實施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重點強化財政政策“投資于人”的方向,通過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以及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等惠民生舉措,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
還要繼續通過深化改革改善供給質量,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競爭秩序。我國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不斷累積高質量新動能與新增量是關鍵。針對存量市場“內卷式”競爭,要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優化市場競爭秩序,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以市場化與法治化的方式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
資本市場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正在增強,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有利于加強預期引導;落實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助于增強經濟穩定。資本市場與資產價格的穩中有進,是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重要基礎與標志。
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結合短期目標與長期任務,由政策工具與深化改革雙輪驅動。下半年,我國各項政策適時加力,增強政策效能,釋放經濟潛力,積累內驅動能,進一步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將有能力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