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無序競爭,要設標準更要投入創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胡延平2025-07-31 08:40
(原標題:21評論丨治理無序競爭,要設標準更要投入創新)

胡延平(上海財經大學特聘教授)

工信部近日再次召開重磅座談會,提出鞏固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治理成效,加強光伏等重點行業治理,以標準提升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和過往不同的是,這次不只是企業約談、提出要求,而是開始制定比較有力的實際措施來解決問題。

最突出的是強化標準引領,尤其是聯合多部門加快多項強制性安全標準的制定和落地執行。工信部此前表示,今年將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其中強制性標準100項以上。強制性標準尤其涉及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比如輔助駕駛、電池、電耗方面的技術與安全標準形成閉環,形成重塑產業競爭規則局面。在已經發布的強制性標準當中,《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乘用車新增車型自2026年1月1日起執行;《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6年將陸續實施三項智能網聯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后者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對電池的安全與回收利用等做出了明確規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等也正在意見征集。光伏行業的標準升級同樣采取“標準+監測+退出”的組合拳,《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產能動態監測系統、對未達標企業實施“等量置換”等,精準施策初見成效。一系列破解“內卷”問題的措施,將有效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正式開啟從規模擴張到質量優先的轉型升級征程,走向高質量發展。

除了強化標準引領以外,還需要采取多個角度的措施。一是針對安全問題突出的制造領域的產品,生產與上市許可需要收緊管理;二是建立車輛故障問題、道路交通事故的數據統計與披露機制,以數據的公開透明促進市場優勝劣汰;三是建立專業系統規范的第三方多頭檢測機制,推進支撐安全品質與規范治理的相關決策,和面向消費者的信息公開。目前不僅是光伏,新能源智能汽車等領域,同樣存在落后產能亟待出清的問題。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犧牲安全性等問題比較突出,尤其輔助駕駛方面,一些沒有解決好基礎問題的車型倉促上市,真正扎扎實實做技術做產品的企業反倒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筆者認為在產能出清、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角度以外,需要有更立體的視角,短、中、長期結合的觀察。對于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向上看,另一方面需要向下看;既需要看現在,也需要看未來。

向下看,破解“內卷式”競爭,是筑底,為產業市場筑底,為消費信心筑底。這個底就是競爭底線、質量底線、安全底線、中國制造的品牌底線。向下看,也能看到“內卷”可能將產業經濟帶入向下墜落的內螺旋。企業和產業都需要走出無序競爭格局,走向成熟的、有規則的、可持續的市場競爭與發展秩序,不讓劣幣驅逐良幣。治理也需要走向基于規則的現代治理。

向上看,產業發展需要強筋壯骨,需要向利潤要研發投入,向創新要競爭力,向為消費者負責要品牌力,向生產率提升要發展效益。企業終究需要做大做強,做出國內外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好產品,并且在此過程中樹立良好的產業和企業公民形象。以汽車領域為例,做安全的智能駕駛,做安全性高的車,關乎中國汽車能否持續走出去,贏得國際市場信任,把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此過程中,需要改變全球包括中國市場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的認知——不是價低質次,而是創新科技、品質優良、性價比高、為用戶創造價值、遵守市場規則。生態關系不是價格戰“你死我活”,而是共生多贏。

如果短期、中期、長期結合起來觀察,我們會發現馬車的問題需要靠汽車來解決,汽車的問題需要靠科技來解決,科技的問題要靠發展強人工智能來解決。目前的問題,既是市場經濟發育尚不完全的結果,比如價格戰和賬期等問題,也是部分領域已經發展成熟并且開始進入“傳統產業”式的利潤遞減曲線的表現。如果不向新而生,企業就可能會被困在既有象限里互相傾軋。走出“內卷”,既需要著眼于目前的產業經濟,解決無序競爭問題,守住底線,更需要發展創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發展新興產業尤其是未來產業,走進新的發展曲線,開拓新的產業科技象限。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日本午夜视频一级a |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