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板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第五套標準上市并擴大適用范圍以及創業板啟動第三套標準,業內期待更多相關典型案例出現。
7月29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啟動科創板IPO輔導。記者采訪接近該項目的人士獲悉,公司計劃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這有可能成為科創板第五套擴大適用范圍后的首單商業航天IPO企業。
當前科創板與創業板雙雙向未盈利企業打開大門,相關企業如何選擇上市地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多名受訪投行人士表示,科創板更側重前沿科技領域,而創業板第三套標準對未盈利企業更傾向于已有商業化基礎且技術相對成熟的企業。
科創板或迎首單商業航天IPO項目
證監會公開網站信息顯示,7月29日新增3家公司進行輔導備案,分別為東莞優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北京藝妙神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妙神州”)。其中,后兩家明確申報科創板。
當前藍箭航天尚未披露財務數據,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該項目的人士處獲悉,該企業計劃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這可能是科創板首家商業航天IPO企業。
領中資本管理合伙人、上海國創中心理事長黃巖在一個月前也向記者表示,作為藍箭航天的早期投資人,正是看中其在火箭發動機自主研發、量產及發射驗證上的硬核壁壘,認為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擴大適用范圍就是為這類技術領先但尚未盈利的企業開了綠燈。
據悉,6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其中表示,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并擴大適用范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上市。
隨著監管層頻頻發聲要提升資本市場的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新啟動上市輔導的IPO項目的表現受到市場關注。
記者注意到,7月以來(截至29日)新增27家IPO企業輔導備案,創下今年單月新高。其中多個項目聚焦新質生產力領域,除藍箭航天外,還包括專注惡性腫瘤基因細胞藥物研發的藝妙神州、被譽為“國產GPU獨角獸”的瀚博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無人機制造商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專注人形機器人研發生產的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業內熱議未盈利上市標準區別
當前,科創板及創業板均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其板塊定位差異及相應上市標準差異應如何區分,成為IPO企業聚焦的焦點。
據悉,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創業板第三套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
對此,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科創板除第一套上市標準對盈利有要求外,其余四套上市標準均未有盈利要求,但對市值、營業收入、研發投入、經營現金流等財務指標有要求。第五套標準除市值外,還對企業的主營業務或產品是否取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階段性成果等有要求。
該人士分析,科創板對未盈利企業的要求,較創業板更為綜合,財務指標較為多元化,對企業核心技術“硬科技”含量要求更高,更突出科創特征。在該人士看來,創業板對未盈利企業有營業收入要求,相對科創板,更加強調企業主營業務或產品必須已經商業化落地且要有一定的市場規模。
在國泰海通投行資深專業人士看來,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強調“市值+技術優勢+市場空間”,創業板第三套標準強調“市值+營收+商業化基礎”。前者更側重技術引領性,更適用于處于技術突破期、尚未形成穩定收入的企業,后者則更側重成長確定性,更適用于技術相對成熟、已進入商業化早期的企業。
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也有相似觀點,他認為,未盈利企業如果屬于“硬科技”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尚未形成收入或者收入規模較小,適合申報科創板,比如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芯片企業。如果未盈利企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商業模式較為成熟且已形成一定收入規模的,可申報創業板。
核心技術為第一優先級
盡管資本市場包容性不斷增強,但未盈利企業上市目前仍非A股IPO主流。業內人士認為,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并非降低準入標準,而是更注重企業的科技實力。與此同時,交易所也在嚴格把控發行上市準入關。
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為例,Wind數據顯示,自注冊制實施以來(截至7月29日),僅有37家IPO企業申報,其中20家已經上市,占比54%;有12家終止,占比32%。
華泰聯合證券相關人士向記者強調,優質的未盈利科技企業的第一優先級是關鍵核心技術,且應當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在研發投入、研發團隊方面應當具有行業內較高的水平。其次,在市場潛力方面,企業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需要面向廣闊市場,且具備明確的商業化路徑,所處行業增速處于較高水平,且企業自身在細分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此外,企業經營合規性與可持續性也是重要考量,例如要求詳細披露虧損原因、現金流狀況及對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等。
前述國金證券人士表示,建議未盈利企業首先對照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標準,判斷企業所在行業、主營業務及產品是否屬于目前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發展的產業,是否屬于現階段大力支持發展的新質生產力范疇。在大框架確定后,再進一步結合自身核心技術水平、市場地位、財務指標等,明確企業是否符合相關板塊的上市標準,這是制定企業上市計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選對方向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排版:劉珺宇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