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實施半年有余,10余家機構“退出”!期貨公司資管主動求變,差異化突圍戰打響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楊美 崔蕾2025-07-26 08:34

今年1月17日,《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備案管理規則》(下稱備案新規)正式實施,目前已落地半年時間。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在備案新規提高展業門檻、加強資質管理的背景下,期貨資管整體呈現“主動優化、整體收緊”的態勢,管理能力弱、資金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的期貨資管機構未來生存空間或被進一步壓縮,行業分化格局有望持續。

期貨資管行業門檻提高

“備案新規不是簡單地提高門檻,而是期貨資管生存法則的重構。”在大地期貨副總經理楊維維看來,期貨資管行業正在“加速出清”。

備案新規提高了撤銷業務資質的條件,將“連續24個月未成功備案新增產品”調整為“連續6個月未成功備案新增產品”,并新增“無正常運作產品即撤銷資質”條款。楊維維認為,這一規定直接指向長期“囤牌”“保牌”不展業的機構。

今年7月1日,山東齊盛期貨發布經營范圍變更公告,稱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撤銷登記備案。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半年,已有10余家機構采取類似行動。中基協披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變化:截至2025年5月,期貨資管存續機構99家,較今年1月的110家減少11家。值得注意的是,這99家存續機構中,仍有超過一半的機構存續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其中在1億~5億元區間的機構有41家,1億元以下規模的仍有18家。

中信期貨副總經理、資管中心總經理朱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資管業務的人才、系統以及風控體系不同于傳統經紀業務,有一定的門檻。開展資管業務的期貨經營機構在合規成本、投研投入上面臨雙重壓力。未來,在強監管和市場化競爭的環境下,一些公司將根據自身的經營戰略、企業稟賦和資源配置,選擇是否繼續留在這一賽道。

楊維維認為,備案新規將加速期貨資管行業優勝劣汰,使資源向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頭部公司集中。備案新規還刪除了暫停新增業務及恢復業務的過渡條款,改為直接撤銷資質,引導期貨公司放棄低效的同質化產品,轉向主動管理型業務,未來期貨資管將從規模導向轉為能力導向。

“備案新規終結了期貨資管‘跑馬圈地’式的野蠻生長模式。”朱琳表示,通過持續提高展業門檻、扶優限劣,可以讓更有優勢的機構更好地發揮專長,讓尚未具備資質的公司切實做好準備再展業。

楊維維告訴記者,短期來看中小機構面臨出清壓力,長期則有利于行業形成“頭部效應+特色化”的良性生態。

聚焦特色定位 發揮獨特優勢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規模合計12.11萬億元,其中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合計規模為3482.35億元,占比2.88%。與銀行、基金、券商等資管機構相比,期貨資管業務整體規模偏小。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期貨資管可以聚焦為產業鏈服務,成為資管大固收配置之外的補充策略。

“期貨資管業務雖然起步晚,與基金、券商等相比,期貨公司客戶基礎較為薄弱、銷售渠道有限,且投研人才較為稀缺,但期貨資管在衍生品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商品期貨、期權等領域積累深厚,具備宏觀對沖、期現套利、CTA策略等核心能力。”楊維維告訴記者。

朱琳從資產配置的視角出發,提出期貨資管應確立“衍生品使用專家”的定位。她表示,期貨資管應充分發揮自身在商品類資產領域的專長,以衍生品作為核心立足點,進一步豐富產品設計的維度與類型。當前市場普遍認為,衍生品不僅是期貨公司的傳統優勢領域,更是資產管理中極具價值的重要資產與工具,在大宗商品配置、市場風險對沖、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以及投資策略多元化等方面均發揮著關鍵作用。

“觀察當前市場不難發現,多數產品的底層資產仍集中于股、債領域。若能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專業策略與股、債資產有機融合,有望為產品注入新的活力,顯著增強其市場吸引力。”朱琳說。

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認為,期貨和衍生品在投資管理中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在投資領域,各類策略均有風險點與薄弱環節,有效規避風險是關鍵挑戰,衍生品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當前場內期貨、期權工具豐富且流動性好,能有效對沖投資風險,規避尾部風險,保障收益穩健。此外,衍生品在資產配置上也具有明顯優勢,不僅有助于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還能夠通過杠桿屬性釋放資金效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收益機會。

在楊維維看來,未來期貨資管應定位為衍生品特色的資管服務商,依托期貨專業和全產業鏈視角,在資產配置中成為不可替代的細分市場。除傳統的CTA、量化對沖等衍生品策略外,還可開發“固收+衍生品”“商品指數掛鉤”等特色產品,為金融機構提供大類資產配置的衍生品解決方案,并滿足實體企業的套保需求等。

期貨資管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期貨資管行業有望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專業化”,期貨資管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差異化競爭也將不斷加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期貨機構資管業務已經開始聚焦細分領域。據朱琳介紹,當前中信期貨所做的國債期貨領口策略,一定程度上能實現降低波動、平滑凈值、提升對沖效率甚至增強收益的效果。此外,中信期貨資管圍繞產業客戶的經營品種,通過場內和場外各種金融工具為其提供保值、增值產品。

一些期貨公司憑借前瞻性布局與持續創新,在資管領域走出了特色化經營道路。新湖期貨資管早在2019年就開啟主動管理,發行基于“五線四板塊”創新投研體系的期貨和衍生品類策略產品。目前,新湖期貨資管已搭建了從宏觀量化策略到固收增強、FOF投資以及期權的多元策略體系。馬文勝告訴記者:“不同的策略適用于不同的市場環境和投資目標,以各種不同的策略配置穿越經濟周期,形成互補效應。”

在上述受訪人士看來,備案新規推動的行業分化,恰是期貨資管高質量發展的起點。未來三年,期貨資管可能形成“頭部綜合化+腰部特色化+尾部工具化”的梯隊。頭部機構將依托全牌照優勢,構建涵蓋CTA、量化對沖、跨境套利的綜合產品線;中小公司則需在商品指數、波動率交易等細分領域建立絕對優勢。

楊維維認為,未來期貨資管應聚焦三方面:一是立足衍生品核心優勢,深度開發衍生品策略,例如CTA趨勢跟蹤、套利與量化對沖策略等,強化主動管理能力;二是打造“固收+衍生品”的收益穩健型產品,滿足機構客戶的風險偏好與需求;三是依托對產業鏈的深度研究,為實體企業設計個性化的風險管理產品,增強策略開發和投資管理能力,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

在朱琳看來,衍生品交易能力與產品設計能力,將是期貨資管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鑒于衍生品本身具有參與門檻高、杠桿交易的特性,要精準運用衍生品、有效管控風險,并設計出既能平抑波動,又能提升收益且易于大眾理解的產品,這對期貨機構來說是個挑戰。

“在優化資管業務條線時,期貨機構還需要注重能力建設和機制協同。”楊維維認為,這需要期貨公司整合研究所、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專業優勢,培養復合型人才,并建立更具彈性的激勵機制以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同時構建與母公司及內外部各銷售渠道的高效協同機制,推動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向外“破圈”無疑將為期貨資管注入新活力。馬文勝提出,在當下市場利率走低、固收資產需求大但提升收益較難的情況下,期貨資管策略與股債資產相關度低、資金占用少而收益貢獻高,是優秀的收益增強策略,能為固收產品賦能。這將為期貨資管與銀行理財、公募、私募等其他資管機構合作創造空間,期貨資管可充分發揮衍生品領域專業優勢,與其他機構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張歡 審核:崔麗華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亚洲成a人片 | 欧美精品AⅤ免费久久 |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 | 亚洲精品综合国产精品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