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半年復盤:強者愈強,插混出口暴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焦文娟2025-07-11 09:49

2025年上半年,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500萬輛大關,新能源正成為重要增長點。

7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25年6月及上半年汽車工業產銷情況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

國內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經超過燃油車,且增勢突出。今年上半年,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542.6萬輛,同比下降1.8%;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552.4萬輛,同比增長34.3%。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行業總銷量的比例已經達到44.3%。

汽車行業產銷量提升,但利潤并沒有迎來實質性改善。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1~5月的汽車行業利潤為1781億元,同比下降11.9%;汽車行業利潤率為4.3%,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7%的平均利潤率,但較1~4月的4.1%利潤率有所改善。

行業利潤率偏低主要在于企業間的價格競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5月31日,中汽協提倡反對行業惡性競爭;工信部則明確提出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東方證券預計,在政策明確指引下,預計后續汽車行業將以優化產能、強化終端價格管控等方式繼續推進反內卷,促進行業內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展望7月車市,乘聯分會認為,由于2024年7月以舊換新政策啟動,今年7月的銷量基數會相對較高。而5月末庫存已達到345萬輛,庫存天數57天,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去庫存壓力均較大,因此7月的產銷仍會呈現逐步減速狀態。

圖片來源:新華社

自主品牌市占率近7成

自主品牌正擴大行業市占率。在終端市場上,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高歌猛進,外資品牌還在下滑。

中汽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占有率達到68.5%,同比增長6.6個百分點。而近三年來,國外品牌陣營市占率跌勢難止。作為對比,今年上半年,曾經風靡市場的德系和日系品牌的市占率分別跌至13.1%和9.6%,“逐漸失聲”的美系和韓系品牌市占率一共也僅有7.6%。

從去年開始,德系、日系合資品牌已經在華吹響轉型號角,均選擇了擁抱中國伙伴。在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車展上,德系陣營的BBA品牌都展示了其轉型的決心:奔馳中國本土研發團隊話語權正在提升,寶馬力主深度融合AI生態,奧迪開始擁抱華為技術。

在國內市場,行業龍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銷量前十五的車企占據超九成的市場份額,銷量合計為1443.4萬輛,同比增長9.8%。其中,又以自主品牌陣營為主。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上汽和吉利分別拿下銷量榜單前三名,市場份額合計達36.9%,同比增長了2.2個百分點。主打“性價比”路線的比亞迪站上200萬輛高地,吉利憑借新能源的增長成為前三陣營中增勢最猛的品牌,上汽則穩守市場大盤。

規模化效應和垂直整合的紅利是比亞迪銷量沖高的“殺手锏”。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214.6萬輛,同比增長33%。對于吉利來說,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的賦能則為其開啟了新的增長通道,尤其是銀河品牌半年累計銷售54.9萬輛新車,同比增長232%。

不僅如此,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在傳統汽車集團中的分量還在上升,這為傳統品牌的轉型構建了良性循環。過去,上汽集團主要依靠眾多合資燃油車型拿下市場份額,目前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根據上汽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銷售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與此同時,其新能源車銷量為64.6萬輛,同比增長了40.2%。

行業面上,“兩新”政策和新品刺激都在拉升汽車市場銷量。

傳統合資品牌的“一口價”等促銷政策再次掀起熱潮,比亞迪則以“智駕平權”拉升整個行業的新需求。同時,汽車“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也刺激了國內市場消費,推動銷量走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今年以來,‘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持續顯效,疊加車企新品投放、多地車展促銷等利好因素,助力汽車市場消費活力加速釋放。”

這直接帶來了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明顯提升,在國內汽車總銷量中占比達46.8%。

然而,伴隨滲透率快速提升而來的競爭局勢在加速變換。在傳統汽車集團大重整背景下,比亞迪、上汽和吉利分別定下了今年全年550萬輛、450萬輛和300萬輛的銷量目標,目前完成率分別僅為39%、45.6%和46.97%。下半年車市,車企為了沖擊銷量目標,戰況還將更加激烈。

新能源出口增勢明顯

兩年前,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彼時,大家還在討論“不出海就出局”,如今,中國汽車出海正從早期的“扎堆”出海向“高質量”“本土化”階段邁進。

恰逢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窗口期,這是中國車企憑借新能源優勢實現“彎道超車”、打破傳統燃油車時代國外品牌壟斷的最佳時機。出海是車企探索“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戰略。在今年各大公開論壇中,各大車企“掌門人”們關注的焦點已經是如何深耕當地市場,做好品牌建設、本地化運營、技術創新和生態構建。

現階段,車企進行深度本土化的探索,離不開全產業鏈本土化的打造。奇瑞已經在東南亞、南美、非洲、中東多地布局本土化工廠;今年5月,長安汽車在泰國的羅勇工廠正式投產,在此工廠的賦能下,未來三年,長安汽車計劃向東南亞市場推出12款新能源汽車。

在自主品牌的合力下,今年出海依舊在延續去年的增勢,上半年乘用車出口258.1萬輛,同比增長10.3%。

盡管傳統燃油車還是占據出海大盤,但新能源正成為出海新增量。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海銷量同比增超七成至106萬輛,而燃油車出口量則同比下降7.5%。

老牌“尖子兵”奇瑞依舊位列出海榜單榜首。根據奇瑞披露的產銷數據,今年上半年,其汽車出海銷量達55.03萬輛,同比增長3.3%,達到奇瑞集團總銷量的四成有余,占行業總出口量的17.8%。平均每5輛出海的中國汽車中,就有1輛是奇瑞。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出口增速最為顯著,出口達47.2萬輛,同比增長了1.3倍。從1月開始,比亞迪在歐洲多國車市銷量反超了特斯拉。民生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今年比亞迪將加大海外市場投入,積極在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地布局工廠,同時加速出口,有望在歐洲、東南亞、澳新迎來快速發展。

比亞迪“狂奔”出海,也在拉升插混車型出口的增長勢能。根據中汽協統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純電動汽車出口67萬輛,同比增長40.2%;同期插混汽車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210%,增幅超過純電。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增長,得益于其性價比和實用性的平衡。其結合了傳統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優勢,能夠在純電模式下實現零排放行駛,又能在電池電力耗盡后切換到混合動力模式,降低油耗。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2025年出口的增長是插混和混合動力等暴增,以及持續挖掘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市場的結果。

除了出海銷量領先的傳統車企,在新勢力陣營中,零跑的出海增勢也不容小覷。據乘聯會統計的數據,今年1~5月,零跑汽車累計出口量超1.72萬輛,位居新勢力累計出口銷量榜首。

不過,中國汽車在走向世界的步伐中,海外市場并非簡單的“增量戰場”,更需要理性競爭與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 久久亚洲精品永久网站 |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亚洲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