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監管,絕非“一收了之”
來源:新華社作者:胡喆2025-07-03 09:50
(原標題:新華時評·一線評論|小小充電寶:精細監管絕非“一收了之”)

今年以來,旅客攜帶的充電寶等鋰電池產品機上起火冒煙事件多發,對此,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緊急通知,禁止旅客攜帶相關不合格產品乘坐境內航班。

小充電寶隱含大風險,有關部門出了硬招、亮了紅線,但不少乘客心中仍是一堆問號:充電寶到底能不能帶?什么樣的充電寶能帶?這恰是考驗政策續航能力之時,精細監管絕非“一收了之”。

充電寶安全問題,本質上是鋰電池技術與管理短板的集中暴露。無論是劣質電芯的隔膜缺陷,還是過充、短路引發的熱失控,都指向生產標準、市場監管的多重漏洞。

當“便攜剛需”遇上安全隱患,政策干預必須精準發力,既不可因風險而裹足不前,也不可對隱患視若無睹。

政策“快充”,更要長效續航。民航局的緊急通知是必要的響應舉措,但長遠來看,充電寶安全需要更系統的治理方案。一方面,要嚴把生產關,強化3C認證的動態監管,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廠商形成震懾;另一方面,需完善全鏈條追溯機制,確保問題產品能高效、安全召回。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電商平臺仍在銷售無認證產品,而許多消費者對充電寶的選購、使用常識還存在不足。政策若想真正續航,就必須覆蓋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避免引發新的安全隱患。

從更廣視角看,充電寶安全問題折射出新興產業發展的共性挑戰——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對快充、高能量密度等新技術的追求,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在行業加快推廣新技術的同時,監管部門也需同步更新政策標準,避免政策滯后于市場。此外,公共場所的應急設施配套、消費者的安全教育同樣不可或缺。只有將安全理念深深扎根到技術研發、產品規劃和公眾意識中,便利與安全才能并行不悖。

小小充電寶,考驗的是社會治理的精細度。政策法規提升續航能力,才能為出行安全保駕護航。在群眾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唯有筑牢標準防線、強化監管韌性、提升公眾認知,才能讓更多新技術用得放心、舒心。

責任編輯: 陳勇洲
校對: 廖勝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 | 亚洲v日本v欧美v综合v |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 亚洲曰本欧美在线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