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牛市!這一指數,創10年新高!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王軍2025-06-25 12:57

在A股市場近期震蕩攀升的情況下,轉債市場也呈現持續上行態勢。

6月25日,中證轉債指數盤中最高到達439.86點,再次刷新2015年6月26日以來新高。自去年9月以來,中證轉債指數的累計漲幅已超過20%,轉債市場進入技術性牛市。

對于今年以來的轉債市場,受訪人士認為,可轉債市場存量規模萎縮,“稀缺性”持續凸顯令可轉債受到資金青睞。同時,目前A股持續強勢震蕩行情,有望支撐可轉債估值。

中證轉債指數創10年新高

6月25日,中證轉債指數開盤后快速拉升,盤中最高到達439.86點,再次刷新2015年6月26日以來新高。

在去年“924”A股行情帶動下,轉債市場自2024年9月也出現了一輪快速上漲行情。今年以來,盡管A股市場整體保持震蕩走勢,但轉債市場仍保持上行趨勢。截至目前,中證轉債指數自2024年9月以來累計漲幅超過20%,轉債市場再次進入技術性牛市。

對于轉債市場持續走強的原因,中海外鉅融投資總監馮昊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轉債市場表現強勢主要得益于政策層面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支持較過去幾年明顯更加積極,而且資本市場的定位已經得到顯著提升,去年9月24日以來A股市場強勢表現,增強了轉債市場投資者的信心。與此同時,轉債市場強贖退出不斷增多,但發行卻持續低迷,供需矛盾支撐轉債整體市場走強。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由于轉債退市、違約等事件頻頻出現,投資者擔憂低價轉債的信用風險,多只低價轉債的價格跌破面值。今年以來,轉債信用風險和退市風險顯著收斂,即使近期有部分標的評級被下調,但轉債市場仍保持強勢走勢。

暢力資產董事長、投資總監寶曉輝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去年年底轉債市場的違約和退市風險階段性出清,投資者信心逐漸恢復,資金重新流入轉債市場,進而給到市場直觀的呈現就是轉債市場的賺錢效應明顯上升。

此外,在今年險資、企業年金、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的入市大背景下,為增強收益,這些長期資金增加了對可轉債的配置需求,可轉債ETF份額增加也為轉債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從而推動轉債指數上升。

基金投資者選擇“落袋”

受益于可轉債市場的強勢表現,可轉債基金的業績表現也比較靠前。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中歐可轉債、華寶可轉債、寶盈融源可轉債等多只聚焦可轉債市場投資的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8%,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和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漲幅分別為5.61%和4.12%。

在指數化投資理念的驅動下,投資者選擇投資可轉債主題ETF,使得市場上僅存的兩只轉債主題ETF規模快速攀升。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規模在今年1月首次突破400億元,相較于2024年年初的62.83億元,規模增長5倍之多,也成為規模最大的可轉債主題基金。

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規模在今年2月也創下歷史新高,接近70億元。

不過,在轉債市場持續強勢表現的情況下,投資者出現較為強烈的止盈情緒。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截至6月24日的流通份額為27.98億份,相對今年1月頂峰時期的34.44億份,明顯縮水。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也出現類似情況。

對此,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基金投資者在中證轉債指數創新高時選擇落袋為安,既是對高估值風險的理性規避,也是市場供需、政策導向、資金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轉債市場估值已觸及階段性高位,市場平均轉股溢價率高企,部分轉債溢價率嚴重透支正股價值,債券保底屬性被大幅削弱。一旦市場出現回調,高位持有的投資者可能面臨較大損失,因此選擇獲利了結是風險控制的必然選擇。

在轉債市場行情走強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贖現象。多數轉債贖回條款為 “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15日股價大于等于轉股價130%”,一旦觸發強贖,投資者可能面臨強制轉股或被低價贖回的情況,會影響投資收益。

“在中證轉債指數創新高的情況下,基金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是一種較為理性的投資行為。” 寶曉輝表示,對于成熟投資者來說,他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就會設定一定的收益目標,當市場行情較好,中證轉債指數創新高達到或超過他們預期收益目標后,他們選擇贖回基金,落袋為安,以確保收益的確定性,避免因市場波動導致收益回吐,這是一種比較理性的決定。

后續走勢或更多依賴正股走勢

當前轉債市場的估值整體處于較高水平。截至6月24日,轉債市場的轉股溢價率中位數接近30%,不少轉債的轉股溢價率在100%以上。

劉巖認為,當前部分轉債價格相對轉股價值存在過高的溢價,一旦正股價格出現波動,轉債價格回調的風險極大。從市場價格分布看,高價轉債因稀缺性和市場資金追捧,溢價率普遍偏高,成為推動整體估值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低價轉債雖相對具有安全邊際,轉股溢價率較低,但在市場整體高估值環境下,也難以獨善其身,其價格同樣可能因市場情緒變化及資金流動而受到影響。

目前轉債市場的估值主要受市場供需失衡的影響。興業證券研究指出,2024年開始,轉債市場規模持續收縮,籌碼稀缺邏輯成為轉債市場的經常性敘事。2025年年初以來,銀行轉債規模持續下降,更進一步放大了這樣的聲音。

不過,興業證券同時也指出,轉債作為一個小眾市場,需求端面對的是“汪洋大海”體量的固收資金,需求端的波動多數時間遠大于供給端的變動。如果供給端持續收縮,可能意味著擇券的難度會增大,進而對資金的吸引力也會逐漸減弱,市場的關注度和流動性等可能都會變差,這樣即使縮量也難以帶來價格和估值的持續上漲。

寶曉輝表示,當前轉債資產估值端有望充分受益股債屬性模糊期,為轉債市場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隨著銀行轉債轉股節奏加快,今年可能有大約1000億元的銀行轉債完成轉股,疊加轉債審批和發行節奏依然較慢,市場上優質轉債規模是在縮量的,這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剩余優質轉債的非理性追高。但投資者也需要注意轉債市場供給變化,防止大量新上市的可轉債對市場造成沖擊。

校對:冉燕青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蜜芽tv在线一区 | 亚洲免费国产综合网免费观看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热久久综合 |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 | 日韩欧美传媒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