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臧曉松 李小平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春風”拂過華夏大地,多個省市相繼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方案細則,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民營企業家代表紛紛表示,要緊抓機遇謀發展,切實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在行動
5月7日,恒力集團旗下恒力重工隆重舉行3艘82000載重噸新造散貨船命名儀式。儀式現場,3艘船依次排開,蔚為壯觀。這是恒力重工首次同時為3艘船舉行命名儀式,也由此拉開了多類型船舶批量化建造、節拍化交付的序幕。
“過去30年,我們靠實干創造了很多輝煌。未來,我們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多精彩。”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力集團進入紡織領域31年、化纖領域23年,進入石油化工、新材料領域15年,進入造船領域2年多,一路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把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成現實。今年以來,恒力重工“海洋工廠”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未來工廠”產能不斷釋放,已迎來高效率建造、快速度發展的嶄新階段。
5月7日,恒力集團旗下恒力重工舉行三艘8.2萬載重噸新造散貨船命名儀式。受訪公司/供圖
在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后,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表示:“作為新時代民營企業家,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多年來,堅定不移推進養豬技術創新,端牢中國肉盤子,一直是牧原謀求發展的精神內核。
秦英林接受采訪時指出,民營企業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立足牧原自身,即是要通過推進中國養豬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近年來,牧原持續探索養豬綠色發展之路。創新空氣過濾豬舍,解決豬病防治難和養豬臭兩大行業難題。不僅養豬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還通過臭氣治理把豬糞全部資源化利用,變成涵養農田的肥料,幫助農民增收。
同時,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政策,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牧原致力于構建產業共享平臺,帶動更多農戶養豬致富。2024年,牧原就為行業提供種仔豬618.7萬頭,服務6334個養殖場/戶,養殖戶收益19.99億元。
民營企業迎“春風”
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組以及新業態的涌現,內外部環境均發生變化。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看來,民營企業座談會深刻把握了當前形勢,從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更加精準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極具針對性和落地性的指示、要求,回應期盼,直擊痛點,對企業、行業甚至整個經濟社會都影響深遠。
“浙江創新氛圍非常充足,總書記當年在浙江工作時,要求企業不斷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如今浙商不斷涌現出如此多的優秀代表,這既是浙商創新精神的體現,也是黨和政府一以貫之關心、鼓勵和支持民企發展的結果。”南存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公司在著力打造綠色能源、智能電氣產業生態群的同時,積極布局石墨烯新材料、氫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下一步,正泰也將以更大的力度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強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不斷培育具備綠色低碳與可持續屬性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同時深入推進全球區域化、本土化戰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找準定位、持續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樣在浙江,近年來傳化集團旗下傳化智聯積極把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不斷拓展業務邊界。
“座談會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民營經濟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激勵企業投身國家戰略布局,發揮過去積累的優勢,大力推動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讓企業增強競爭力,煥發新的生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一方面,傳化集團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鞏固化學化工、智能物流等產業優勢,推進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的創新布局。
另一方面,集團將增強全球化發展,向世界一流目標邁進,從過去“市場出海”向“戰略出海”升級,并基于對產業格局的預判,推動市場、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雙循環布局。
多地已出臺細則
今年2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明確,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破除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解決民營企業發展實際困難。
近段時間以來,各地方先后發布措施細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江蘇2024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8.2%的經濟總量、45.3%的外貿進出口、66.1%的社會投資、61.8%的稅收、79.3%的企業用工崗位、92.2%的高新技術企業。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就在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后不久,江蘇就公布了《江蘇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草案》提到,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推動公共數據有序向民營經濟組織開放;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新場景開發建設等。
《草案》同時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堅持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
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圍繞五大領域推出十八條具體措施,明確到2025年底實現市場監管效能全面提升,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根據《通知》,至2025年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年服務企業20000家次以上,推動1000家“大企”結對5萬戶個體工商戶,市場監管涉企現場檢查總量降低20%,重點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指導率100%,全省公平競爭環境社會滿意率達到96%以上。
在中部地區,5月12日河南省會鄭州市也最新發布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明確,經過3年左右努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全市經濟社會貢獻度顯著提高。民營經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增速保持全國主要城市前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在全市技術創新成果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質效顯著提升,市場準入、公平競爭、權益保護、金融支持等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民營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