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落地。
日前,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獲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接受注冊通知書》,同意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該項目是債券市場“科技板”啟動后首單民營創投機構科技創新債券。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家股權投資機構發布公告,合計發行和待發科技創新債券的規模達到205.70億元;君聯資本、啟明創投、東方富海、毅達資本、金雨茂物、泰達科投、中科創星等12家股權投資機構處于發行注冊過程中,其中,毅達資本、泰達科投、東方富海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獲得發行批號。
逾30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創債”
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提出,將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重點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此舉無疑為創投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自5月9日科技創新債券上線以來至5月26日,20家股權投資機構發布公告,合計發行和待發科技創新債券的規模達到205.70億元。
還有12家股權投資機構開展注冊,注冊發行金額約為153.10億元,發行人覆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區域,助力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其中,毅達資本、泰達科投、東方富海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已經獲批。
據記者梳理,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主要用于基金出資及置換。比如,東方富海稱,此次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將用于創投基金出資及置換等科技創新領域。投資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能源與新材料、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創業投資是鏈接風險資本與產業的關鍵樞紐,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然而,從創投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募資難”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民營創投機構而言,由于規模相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品牌影響力有限等自身特點,“募資難”問題更為突出。
盛世投資董事、盛世資本總經理田辰表示,在當前行業募資難的困境下,尤其在當前以國資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新政為市場注入了新的資金渠道可能性,釋放了積極信號,是對創投行業體系的有益補充。
民營創投機構發債多方面實現“破冰”
創投機構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可以用于私募股權基金設立、擴募,私募股權基金可將資金用于投資科技創新企業。但從過往經驗來看,民營創投機構通過發行債券補充資本金的積極性并不強,主要是存在自身評級較低導致的發行利率高、債券期限與基金期限錯配、擔保額度低且費用高等難點堵點。
東方富海落地首單民營創投“科創債”項目,計劃發行總規模15億元、期限15年的科技創新債券。相較于其他同類型項目,該項目在發行總規模、發行期限均創下同類項目新紀錄。
東方富海是國內頭部民營創投機構,旗下管理人合計管理創業投資基金60余只,規模約350億元,累計投資超63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投資領域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核心賽道。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東方富海累計發行兩期雙創債及一期科創債,合計規模4.9億元。而此次的發債規模、期限以及利率條件等,都優于前兩次。
據悉,在此次發債前的路演活動上,東方富海作為民營創投機構代表,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多家銀行機構積極響應,已提前與總行溝通投資要素并推動內部審批流程,為認購項目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政策,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可用于購買科技創新債券,有利于將更多長期、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債券資金引向科技創新領域。
創投業界人士分析,東方富海此次發債在多項指標上取得突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引導更多債券資金轉化為“耐心資本”,定向支持早期、硬科技項目,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首創“央地協同、風險共擔”雙重增信模式
股權投資本質上是一個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投資品種,與債券的收益模式和基本邏輯存在較大差異。如何進一步降低債券的違約風險,提高投資者購買創投科技創新債券的積極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5月7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通過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采用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攤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為科技創新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融資提供支持。
據記者了解,在此次東方富海的發債項目推進過程中,為其“量身定制”合適的增信方案,成為項目成功推出的關鍵因素。具體來看,在各方深入溝通、積極探索后,創新提出了“央地協同、風險共擔”雙重增信模式,由國家級信用增進機構——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額擔保,同時深圳市高新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作為地方國企代表為項目提供反擔保支持,構建起央地“雙保險”機制。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種風險共擔的模式,能在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長期債券上發揮三方面作用:其一,降低融資成本,顯著減少股權投資機構的發債成本。其二,提振市場信心,增強投資者對科創債的認可度,提升交易活躍度,同時為科技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選擇。其三,優化風控機制,通過創新設計,完善債券市場風險分擔體系,降低科創企業發債風險。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