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城市更新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重點方向,但實施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多地正積極破解難題,部分停滯項目迎來轉機。
業主的漫長等待
深圳龍崗區布吉南門墩城中村改造項目便是典型案例。公開信息顯示,該項目前身為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2008年首次納入舊改計劃,2017年取得專項規劃批復,2020年修改單元規劃,更新方向為居住、商業等功能。然而,2021年因開發企業資金鏈斷裂,項目驟然停工,僅剩一片已拆除的廢墟和等待回遷的業主。
(布吉南門墩城中村更新項目 吳家明/攝)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當地居民對項目停滯表示遺憾,并期待政府推動進展,特別是希望原業主能更多參與。
最新動態顯示,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近日公布該項目意愿征集階段服務中標結果,深圳市天健城市發展有限公司以975萬元中標。據悉,此次服務內容包括溝通調研、開展意愿征集、輿情評估以及物業權利人戶數合適等9項工作,服務期限為合同簽訂之日起12個月內。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以往的實操經驗,拿下前期服務項目的企業,掌握項目的市場評估、改造情況等一手資料,對項目知根知底,很大機會成為項目后續的開發建設企業。
保障存量項目順利推進
從政策上來看,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此前發布了《關于規范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從計劃、規劃、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多方面來規范城市更新的實施、保障存量項目順利推進。
(深圳龍崗布吉片區城中村 吳家明/攝)
合一城市更新集團副總經理肖巍表示,上述新政對于當前深圳城市更新發展無疑是意義重大。對于政策對城市更新行業影響,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形容,那就是“控增盤存”(即控增量盤活存量):“控增”方面更多是對新增計劃立項側重于工改普通工業以及以建設保障性住房為主的項目等,“盤存”方面則更多聚焦于已計劃立項城中村改造類城市更新項目的拆建比規劃政策、引入第三方實施主體變更支持細則、落實稅收優惠減免、優化資金監管、推動房票安置補償、拆遷簽約占地95%以后的改造范圍調整等多方面利好釋放推動存量項目盤活。
而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要求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記者梳理多個城市發布的2025年住房發展計劃發現,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成為其中的重點。例如,北京公布的《2025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圍繞住房用地供應、加強保障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八大方面,提出今年住房發展的具體計劃。其中提到,加強閑置土地盤活利用,完善分類實施機制,健全核心區平房成片區、整院落退租機制,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市基礎設施等各類更新改造。圍繞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年度任務,在尊重居民意見基礎上“愿改盡改”“能改盡改”,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十四五”時期市屬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中指研究院研究總監吳建欽表示,隨著城市更新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下階段從各部門到各地有望進一步出臺更多細化、可落地的支持性政策,合力推動城市更新進入多效益統籌、多模式創新、多機制支持、多要素保障、多主體參與的高質量發展期。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的引領下,城市更新在穩增長、擴內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將進一步顯現,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與城市高質量發展。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