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需失衡、市場看空情緒籠罩的背景下,備受關注的鋰價和硅價在本周雙雙創出上市以來新低。
5月23日,工業硅主力合約跌破7800元/噸,最低觸及7795元/噸。自2022年上市以來,工業硅期貨連續4年下跌,今年更是加速下跌,年內跌幅達28%。
碳酸鋰期貨則在本周二創出上市以來新低,最低觸及60280元/噸,距離擊破6萬元大關僅一步之遙,隨后有所反彈。作為新能源的關鍵材料,工業硅和碳酸鋰價格共振下跌,反映了光伏和鋰電產業鏈供需關系的惡化。
工業硅期貨創上市新低
自2022年上市以來,工業硅期貨一路跌跌不休。
今年以來,工業硅價格加速下跌。5月23日,工業硅主力合約跌破7800元/噸,最低觸及7795元/噸,創下上市以來新低,年內工業硅期貨跌幅更是達28%。
作為太陽能光伏板的核心原料,在上市之初,工業硅價格一度逼近2萬元/噸,工業硅最新收盤價為7915元/噸,自高位跌幅達近60%。
國投期貨表示,工業硅期貨減倉收漲于7915元/噸,接近歷史現貨價格水平?,F貨方面,SMM華東通氧553均價8650元/噸,較昨日持平。供應端,據SMM,6月新疆大廠計劃復產,疊加四川產區硅廠復產,預期供應量進一步增加,SMM最新社會庫存總量在58.2萬噸的高位,主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工業硅各產區出現開工復蘇跡象,預計走勢短期維持低位震蕩,但下行趨勢難改。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工業硅價格持續下跌,但供應端并未出現明顯收縮,部分硅廠仍在維持生產,導致市場庫存壓力持續增加。工業硅的主要下游應用領域如多晶硅、有機硅等產業均面臨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問題,導致對工業硅的需求增長有限。
一德期貨也表示,工業硅社會庫存去化較慢,高庫存壓力仍在。從平衡表角度推測來看,后續隨著大廠復產及西南增量,預計5月份去庫困難,甚至再次小幅壘庫。供需格局去看仍缺乏向上驅動力,市場交易邏輯未變,整體仍維持空配思路。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工業硅產量預計將達到536.1萬噸,相比2023年增長了42.76%,產能持續擴張導致供需失衡問題凸顯。
鋰價持續走低
另一新能源金屬碳酸鋰也同樣面臨供需過剩的難題。
2021年,新能源產業大踏步向前,吸引了巨量資金進入了光伏產業和鋰電領域。隨后產能大幅增加,市場供應充足,硅片價格和鋰價均走出了過山車行情,從高位持續下跌。
本周二,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創出上市以來新低,最低觸及60280元/噸,距離擊破6萬元大關僅一步之遙。截至5月23日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下跌1.65%,報60960元/噸。
國投期貨指出,碳酸鋰市場總體庫存偏高,中間環節積極去庫,下游補庫意愿差,上游被動補庫,市場心態差異顯著。澳礦最新報價650美元以下,遲遲不見減產令多頭缺乏信心。中游產量基本持穩,產量環比增3%,供需改善仍需等待。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消息,2025年4月,碳酸鋰產量稍有下降,企業部分產線停產檢修。需求端,新能源汽車產銷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
2025年4月,國內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月初的73800元/噸回落至月末的67300元/噸,下降8.88%;工業級碳酸鋰價格從月初的72100元/噸回落至月末的65700元/噸,下降8.81%;主力合約收盤價從月初的74240元/噸回落至月末的65680元/噸,下降2.92%,月末期現價差為20元/噸。
隨著鋰價的持續下跌,產業鏈上游企業壓力突顯,不少鋰礦企業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不少鋰鹽廠紛紛減產。據Mysteel消息,某鋰鹽廠預計停產檢修4個月,預計每月影響鋰鹽月產量約1500噸。
南華期貨指出,此廠停產對市場供需格局影響有限,市場成交一般,基本面依舊偏弱。當前鋰礦供應持續增加,市場成交氛圍冷清,鋰礦與鋰鹽的庫存雙高,當前去庫存進程緩慢;需求端采購意愿較為薄弱,整體需求主要以長協客供、剛性補貨為主。貿易商基差報價平穩,貿易商出貨報價較多。4月中國鋰輝石進口數量環比增加16.5%,碳酸鋰進口數量環比增加56.3%,進口環比增加。
“二季度碳酸鋰供應過剩局面不改,鋰礦與鋰鹽庫存雙高,鋰鹽產能出清壓力逐漸向礦端傳導,礦價松動將讓成本端繼續下移,后續關注鋰礦與鋰鹽的螺旋式下跌以及供給端鋰礦與鋰鹽企業的異動。”南華期貨表示。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