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觀察丨從跑馬到格斗 再完美的機器人攻防也始于“蹣跚”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吳少龍2025-05-24 07:45

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余溫未散,人形機器人拳擊大賽再引關注。繼宇樹科技宣布打造人形機器人格斗賽事后,眾擎機器人在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上宣布將于今年12月在深圳舉辦全球首個“全尺寸類人身高”人形機器人自由格斗賽。從耐力維度的極限挑戰到對抗競技的維度升級,這些賽事的密集落地,折射出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從實驗室邁向商業化的深層邏輯。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場景驗證”關鍵發展期,從技術研發走向市場應用需要依托具象化的落地場景。在馬拉松賽事中,機器人暴露的“蹣跚步態”“能源瓶頸”等問題,恰恰成為技術攻堅的鮮活樣本。即將進行的格斗賽事,將對人形機器人提出更高要求:鋁合金關節需承受高強度碰撞以驗證結構穩定性,伺服電機要在毫秒級響應中輸出極限扭矩,多模態傳感器與AI算法需在動態博弈中完成精準攻防決策。不難發現,賽事已成為機器人產業技術展示與性能測試的公共平臺。

賽事形態的多元化,背后是產業發展的火熱態勢。隨著“具身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廣東、浙江等地紛紛將人形機器人列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中國信通院預測,我國全能型人形機器人整機市場規模將在2035年后達到1000億元至3000億元量級;2045年后,將進一步攀升至10萬億元級別。

產業快速升溫的背景下,仍需保持理性審視。產業發展從來不是“零瑕疵才能登場”,公眾應理性看待機器人的“階段性笨拙”——局部故障并不代表全局失敗,典型企業也不應被“捧殺”或“棒喝”。唯有沉下心來夯實底層技術根基、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才能讓科幻場景變成現實,進而成為推動生產力變革的創新力量。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中文宇幕无敌色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