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2025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近期,船舶、能源等領域央企并購重組迎來新進展,新興領域央企新軍加速組建。業內人士認為,在國企改革政策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央國企有望主導新一輪并購重組浪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兩家汽車央企的重組事宜,備受業界矚目。此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重組情況進行了公開回應,明確表示重組方案基本已經完成,長安作為重要的角色在參與推進相關工作。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央企重整的方式主要是合并,而合并是為了多個目的?!氨热缬行┖喜⑹菫榱讼虍a業鏈橫向和供應鏈縱向做業務生態延伸,能夠提高企業規模效應和競爭力水平,實現全產業鏈和規?;a。有些合并是為了企業脫困,一些夕陽產業、過剩產業,通過合并來實現供給側改革?!北P和林認為,還有些合并的目的是幫助傳統央企擺脫傳統業務模式,實現技術轉型和數字化轉型等。
汽車央企重組意義獨特
5月1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對外公布實施修訂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鼓勵私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首次建立簡易審核程序。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分析,接下來,并購重組重點關注科創龍頭、傳統板塊的產業整合等投資方向。其中,有市值管理提升意愿的央企,會加速推進并購重組。
5月份以來,船舶、能源等領域央企并購重組動作頻頻,先是中國船舶(600150.SH)與中國重工(601989.SH)合并迎來新進展,后有中國稀土表示正配合集團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擇機開展并購重組。
央企并購重組的提速,也讓業界關注東風汽車集團與長安汽車的合并進展?;厮荽饲?,今年2月,東風股份(600006.SH)與長安汽車(000625.SZ)公告,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兵裝集團、東風集團兩大央企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隨后的3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公開表示,將對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在內的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推動企業內部專業化整合,以提升產業集中度。
東風汽車新聞發言人、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呂海濤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此前業界對于公告內容存在一些誤解。截至目前,并未有公告明確宣布東風汽車與長安之間的重組。
談及市值管理,東風汽車方面表示,國資委對央企的市值管理有明確要求,東風汽車會嚴格遵循現有的規章制度和框架,不會采取超出這些范圍的途徑。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長安汽車對重組的相關傳言進行了辟謠,表示“長安汽車已作為二級企業并入東風集團”為不實信息。
“接下來的重組事宜,一切都在等上級單位的指示安排?!遍L安汽車相關人士表示,正因為重組結果還未公布,所以才要對網絡上的不實信息進行及時澄清。
盡管兩家汽車央企的重組尚未落地,但業界的討論卻在持續。平安證券認為,目前汽車央企高端智能車發展低于預期,規模效應不明顯,未來央企乘用車業務整合概率高,將減少資源重復投入,提高產能利用率,增強智能新能源車規模效應。
產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業界普遍認為,汽車央企戰略性重組不僅是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關鍵策略,也是應對當前行業變革的重要手段。
盤和林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長安和東風合并,最大的影響就是提高規模和集中度,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而提高競爭力水平。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268.38萬輛,同比增長5.1%,創下近7年新高。東風公司全年銷售汽車248萬輛,同比增長2.5%。若兩家汽車集團進行整合,總體銷量規模會超過500萬輛。
2025年,長安汽車的銷量目標為300萬輛,同比增長11.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00萬輛,同比增長36.1%;海外銷量100萬輛,同比增長86.5%。東風公司2025年的銷量目標同樣是300萬輛,力爭挑戰32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100萬輛,海外出口目標50萬輛。
從銷量規模上來看,兩家汽車央企的重組,將產生體量至少500萬輛的“超級汽車集團”。不過,多位業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兩家汽車央企直接重組可能性不高,最具可能性的方式是部分板塊的合并和資源共享。
此前,茍坪也特別強調,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旨在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此外,國資委也鼓勵支持汽車央企與其他企業深化各種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今年3月,三大汽車央企中的中國一汽,與零跑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合作不僅聚焦技術研發、共享整車開發和零部件合作層面,還涉及資本合作,此舉也是踐行國資委此前的指示。
盤和林告訴記者,盡管方向明確,但東風與長安的重組過程中,仍然可能存在挑戰,比如企業文化上存在差異,雙方員工的路徑依賴、發展理念等,都存在沖突的可能,這會導致整合過程的曲折。
加快全球化是必走之路
推進內部整合重組的同時,汽車央企也在加快向外拓展,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加速海外市場布局。
5月16日,長安在泰國羅勇的工廠正式投產。據悉,這是長安汽車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工廠,該工廠涵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年產能10萬輛,未來可擴至20萬輛。
朱華榮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未來3年,長安汽車將在泰國市場陸續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產品。在泰國建設工廠的同時,長安汽車還將在羅勇建立泰國備件倉庫,定位全球右舵備件中心,同時在泰國發展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等產業。
泰國市場只是長安汽車加速全球產能布局的一個橫截面。在朱華榮看來,泰國將成為長安汽車輻射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的關鍵市場。
東風公司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今年年初,東風汽車在東南亞舉辦了品牌發布活動,東風旗下的嵐圖已進入挪威、丹麥、荷蘭、德國、瑞士、意大利等10余個國家,并加快在中亞、中東、中南美等市場的布局。
東風汽車財務部總經理廖顯志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25年,加速向“科技型、全球化”企業轉型,是東風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
業內人士分析,汽車央企的重組將以“戰略性整合+市場化改革”為核心,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方向。其中,全球化發展,將成為汽車央企繼內部整合后的一條新路徑,也是汽車央企改變發展現狀的必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