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司淡化規模情結 發力浮動收益型業務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劉敬元2025-05-22 06:52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今年,對壽險公司業務發展而言,浮動收益型業務是關鍵點之一。

在一季報中,已有上市險企開始特別提及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業務情況,將其作為業務結構優化和經營質效提升的重要體現。

從壽險業務節奏看,奠定規模基礎的年初階段已過,隨著近日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與市場利率掛鉤的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已箭在弦上。業界人士表示,分紅險成為市場主流業務是客觀趨勢,壽險公司正圍繞分紅險業務著重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突出浮動收益型業務

今年上市險企一季報突出了行業轉型重點,即發展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業務,降低剛性負債成本。

其中,中國人壽在一季報中表示,該公司積極推進產品供給形態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大力發展浮動收益型業務,兩全險、年金險、終身壽險、健康險業務實現均衡發展。浮動收益型業務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51.72%,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轉型成效明顯。

中國太保一季報介紹,太保壽險產品結構優化顯現,新保規模保費中,分紅險新保規模保費占比18.2%,同比提升16.1個百分點。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行業已出現轉型分紅險苗頭,部分險企在銀行渠道嘗試銷售分紅險產品。上市險企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展望分紅險發展趨勢,多家險企預測分紅險業務占比將會超過50%。

分紅險“回歸”

浮動收益型保險業務,即提供給客戶的利益是浮動的,分紅型、萬能型保險都屬于此類。這類業務的收益特征為“保底+浮動”,超過保證利率部分的收益不確定。

業內人士認為,本輪國內壽險業對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業務的重視,既是被迫之舉也是主動求變。在利率下行趨勢下,傳統險預定利率不斷下調,主打鎖定收益的傳統險收益已從3.5%降至2.5%,預計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產品銷售難度提升。同時,傳統險也給保險公司帶來較高的剛性負債成本并潛藏利差損風險。從客戶角度而言,期限幾十年的保單如果鎖定較低的收益,也不符合長遠利益。

2024年9月發布的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到,“推進產品轉型升級,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這為壽險業下一階段的轉型提供了指引。從國際壽險業經驗看,發展浮動收益型業務,也是行業應對低利率周期的舉措。

友邦人壽高管曾公開表示,分紅險等產品可以實現多贏。對保險公司而言,可以平衡利差損風險;對客戶而言,可以共享長期收益;對資本市場而言,可以起到“穩定器”作用。

自2023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多舉措引導壽險業優化負債成本。一是降低產品預定利率。2023年7月,傳統壽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切換到3%,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降至2.5%,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上限降至2%;2024年9月切換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至2.5%,10月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降至2%,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上限降至1.5%。金融監管總局今年4月發布通知稱,保險公司可以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設置保證期,保證期滿以后可以合理調整最低保證利率。二是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三是要求全渠道“報行合一”,推動行業降低業務實際費用成本。

事實上,推行分紅險并非新事物,更屬于“回歸”。在2013年人身險市場化費率改革之前,分紅險曾經“一險獨大”,占據國內壽險市場七八成的業務份額。

只是此次“回歸”并不簡單。多位壽險公司精算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分紅險的回報是浮動型,與近年代理人和銀行銷售的增額壽險等固定回報的傳統險存在明顯不同,銷售環節需要適應,“客戶認不認”也尚待觀察。與此同時,業內上一輪主銷分紅險時出現不少銷售誤導情況,這也是本輪行業轉型分紅險需要防范的問題。

不過,行業人士并不悲觀。有大型壽險公司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分紅險的基礎仍是長期壽險,要服務于客戶的養老和財富管理需求。同時,與十多年前單純拼產品不同,本輪的分紅險轉型更強調綜合服務能力的賦能,諸如康養醫療服務能力在各大險企中并不缺少。在轉型過程中,也并非只盯著保費一項指標,同時也注重銷售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高素質的隊伍能夠適應分紅險轉型要求,也會讓保單品質更好,業務發展更健康。

與十年前相比,壽險公司更加重視資產負債管理工作。一位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稱,投資團隊也會參與母公司分紅險的產品開發甚至培訓、銷售過程,以便幫助隊伍和市場更好理解和接受分紅險。

淡化規模情結

在本輪行業轉型過程中,不少壽險公司釋放淡化規模情結的信號。

多家中小險企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利率走低趨勢下,并非保費收入越多越好,現階段對保費增速的訴求降低,更加關注現金流安全,注重盈利和凈資產穩定性,追求穩健可持續發展。

一家年度保費千億元以上的險企總經理表示,該公司更加重視價值保費(即預期帶有利潤的業務),注重量的合理增長和結構的優化。總保費這兩年仍在增長,其中主要是續期業務增幅較大,該公司正主動壓降新單躉交保費,新單保費今年預計繼續負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6590億元,較去年同期微降約0.3%?。業內人士稱,行業新單保費下滑明顯。

從上市險企情況看,在“開門紅”的一季度,各家業務增速出現分化,多家出現增速放緩跡象。其中,中國人壽一季度實現總保費收入3544.09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續期保費為2469.75億元,同比增長9.7%;新單保費為1074.34億元,同比下降4.5%。

今年以來保費增速較高的上市險企是新華保險。該公司一季度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32.18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長期險首年保費、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長期險躉交保費均有翻倍以上的增長,不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下滑45.6%。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新華保險今年以來的保費高增長源自差異化的業務打法,同時也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原因。不過,在一季度奠定保費規模基礎后,預計該公司將重點轉向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業務。新華保險管理層曾在3月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將推動分紅險轉型放在戰略高度,已制定浮動收益型業務的發展目標和計劃,并規劃了一系列“組合拳”,將穩妥推動轉型。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国产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亚洲综合五月天久久伊人 | 日韩中文字幕理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