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截至4月29日晚19時,共有近5300家A股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占A股公司總數的98%。2024年,近六成A股公司收入保持增長,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子、汽車、計算機等行業整體收入增長可觀。
與此同時,已有逾5100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報,其中超六成企業一季度營收實現增長,貴金屬、風電設備、影視院線、游戲、休閑食品等板塊一季度保持較高景氣度。
龍頭企業展現定力
從收入端來看,超過3000家A股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占A股公司的六成。其中,超1000家公司收入同比增幅超過20%,逾200家公司收入增幅超過50%。
多家創新藥企業收入爆發式增長。在收入增幅前20名的企業中,有智翔金泰-U、亞虹醫藥-U、百利天恒、迪哲醫藥-U等多家創新藥企業。百利天恒2024年收入達到58.2億元,同比增長936.3%;歸母凈利潤達到37億元,同比扭虧。
近年來,A股公司營收“千億俱樂部”、“百億俱樂部”持續擴容。
據統計,2024年共有117家A股公司營收邁過千億元,數量創下新高。賽力斯、浪潮信息、桐昆股份、華勤技術、四川長虹等多家企業因收入明顯增長,新晉“千億俱樂部”,新華保險、歌爾股份重回“千億俱樂部”。圣泉集團、賽維時代、勝宏科技等邁過百億門檻。
從利潤端來看,2024年A股盈利企業約4000家,占比接近八成;凈利潤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增至10家。A股龍頭企業盈利表現尤為穩健,2023年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79家A股公司中,截至發稿已披露2024年年報的有70家,其中有近50家凈利潤保持增長。
2024年,有近900家A股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超過500家企業凈利潤增速超過100%。一批2023年大幅虧損的企業,也在去年實現盈利,如納思達2023年虧損超過60億元,2024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7.5億元。
消費板塊后勁足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從上市公司財報中也能看出消費板塊的積極變化。
截至發稿,披露2025年一季報的A股公司超過5100家。一季度“大消費”板塊整體表現良好,養殖、影視院線、游戲、航空機場等與消費緊密相關的板塊,收入利潤增長居前。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刷新多項歷史紀錄,《哪吒之魔童鬧海》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列。Wind數據顯示,影視院線板塊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51%,居各行業榜首。
今年1月實施或延續的家電以舊換新、消費電子國補等政策,對家電、消費電子等板塊帶動作用明顯。根據Wind數據,一季度申萬二級行業白色家電、小家電、黑色家電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3.3%、9.6%、5.7%;其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8%、14.9%、10.5%。消費電子板塊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2%。
汽車消費也是市場亮點。去年以來,多地推出新一輪汽車新購、置換補貼。2024年,A股乘用車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凈利潤同比增長32%。今年一季度,乘用車板塊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電動乘用車板塊凈利潤同比增長128%,汽車消費“后勁十足”。
終端消費板塊的增長,也帶動了上游零部件產業的增長。數據顯示,家電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的材料、設備板塊今年一季度收入利潤都保持增長,多家行業龍頭產銷兩旺。
除了傳統消費,新的消費熱點也在快速崛起,寵物食品就是典型的例子。2024年,A股寵物食品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6%,凈利潤同比增長75.2%。今年一季度,該板塊收入利潤增速均在20%以上。
機構增持優質股
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多個A股優質板塊獲機構加倉。根據Wind數據,2024年機構加倉較多的行業包括銀行、基建、半導體、工業金屬等。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光學光電子相關板塊也備受機構青睞。
經營穩健的紅利資產依然受到機構歡迎。2024年,機構對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的持倉繼續增長。齊魯銀行、長源電力、浙江新能等機構加倉幅度較高。
多家優質科技板塊企業去年獲機構大幅加倉。如有研硅、沃爾核材等熱門股2024年底機構持股量均升至3.3億股左右,而2023年有研硅機構持股僅2800萬股,沃爾核材機構持股約1.6億股。沃爾核材2024年內股價大幅上漲,漲幅超過270%。
另外,部分回暖明顯的行業受到資金青睞。如中國東航機構持股從2023年底的92.4億股,升至2024年底的132.7億股。
社保基金也在持續布局優質資產。2024年,社保基金新進入圓通速遞、山金國際、唐山港等企業十大股東,同時繼續加倉分眾傳媒、廣匯能源、中國鋁業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