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力的作用。經濟力是一個集合概念。較早注意到經濟力與經濟周期、經濟增長關系的是新劍橋學派代表人物、當代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卡爾多。
卡爾多指出,當經濟處于衰退的低谷或繁榮的高點時,各種“力”會逐漸地積聚,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后,在低谷點或繁榮點處會發生轉折。這個觀點見于卡爾多的“多重均衡”理論中。該理論提出,投資函數和儲蓄函數不是線性的;當投資大于儲蓄時,經濟形勢向好,經濟趨向擴張,而當投資小于儲蓄時,經濟萎縮,收入水平下降;衰退和繁榮到一定的階段之后會發生轉折,即衰退有其低點,繁榮有其高點。
卡爾多在其“多重均衡”理論中注意到了“各種力”的核心作用,但沒有對經濟力的集合作進一步的說明,即沒有說明是哪些力在經濟運行中真正發揮作用,更沒有說明這些力究竟是市場力還是政府力或兩者兼而有之。這就導致卡爾多的“多重均衡”理論隱含的解決經濟波動的政策建議是消極的。正是由于卡爾多對影響經濟運行的多種“力”的集合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所以他也承認經濟從低谷點或繁榮點發生轉折的時間,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是較長時期的。卡爾多十分強調投資變動是影響經濟周期以及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后來薩繆爾森提出的“乘數-加速數”原理也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認知。
毫無疑問,投資力、消費力是經濟力集合中的兩個核心元素,而投資力和消費力之間也相互影響。
從長期看,有必要持續擴大投資需求,持續依靠投資力穩定經濟增長,并針對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升級方向和經濟增長新的特點、新的階段等優化投資結構。有一種觀點指出,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進一步擴大投資會加劇生產過剩,進而導致經濟運行中出現更大的下行壓力。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投資本身也構成一種需求。卡爾多和薩繆爾森的經濟周期模型顯示,擴大投資對刺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極其重要。還有觀點認為投資與消費是分離的,甚至還認為投資與消費是負相關的,其依據為消費多了,儲蓄率會降低,而儲蓄率低會導致投資下降。這種觀點采用了靜態分析法。從動態看,投資力與消費力往往會交織在一起,并且是正向關系,投資需求旺盛會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進而導致消費需求增加。“投資力加消費力”能產生更大的乘數效應和時間效應。從歷史經驗看,投資需求旺盛的時期都是消費需求旺盛的時期,尤其是當泡沫經濟領域的投資需求增加時更是如此。
消費力是實現一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內在動力,是反映一國居民財富實力最重要的標志。約束消費力的無形壓力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如何逆轉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持續提高邊際消費力就成為關鍵。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狀態、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提高邊際消費力的基礎性機制。而振興股市、穩住樓市,尤其是振興股市對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而提高邊際消費力是非常重要的。振興股市,需要盡量平抑股市震蕩幅度并促使股市趨勢性上漲的形成。而股市趨勢性上漲的形成對于穩定信心、穩定預期極為關鍵,平準基金在這方面具有“定海神針”的作用。此外,刺激居民消費傾向,也有助于邊際消費力的提高,諸如發放消費券、對低收入者消費進行補貼等都是有效機制。
在新的時期、新的增長階段、新的發展環境下,需要創新經濟增長穩定機制,而創新經濟增長穩定機制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力。推動城市兼并、區域兼并、企業兼并,催生新的具有廣泛拉動效應的產業鏈等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新的生產力。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