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抗擊滯脹的經驗教訓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任壽根2023-06-22 04:00

任壽根.jpg

【任君評說】

有人判定今年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滯脹的端倪并在未來一定時期將會出現更為嚴重的滯脹。但從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看,美國的失業率為3%,通脹率已降到4%,故尚不能判斷美國經濟出現了類似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滯脹。但如果未來幾年美國真的出現滯脹,根據美國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歷史教訓,美國真的就要掂量掂量其中的厲害了。

任壽根

6月中旬美聯儲暫停加息,并暗示年內還會再加息兩次以及“兩年后”才會降息。自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底,美聯儲連續加息十次,由零利率加到5%至5.25%,為2007年底以來的最高值。美聯儲6月不加息,可能與通脹率已經壓到4%以及一些銀行出現倒閉相關。美聯儲暗示年內再加息兩次,可能是擔心通脹會有反復。美國在這方面是有歷史教訓的。美聯儲此次能否徹底戰勝通貨膨脹,目前尚不能過早下結論。美國人應該不會忘記20世紀70、80年代先后四任總統連續抗擊滯脹的這段歷史。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物價水平年均上升近8%,同時伴隨著高失業率。此種經濟現象被稱為“滯脹”。 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美國先后四任總統傾盡全力抗擊滯脹,他們是尼克松、福特、卡特和里根。這充分說明通貨膨脹難以對付。

對于通貨膨脹成因的認識,如果只停留在弗里德曼的相關解釋,那是故步自封。當物物交換結束之后,當貨幣成為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的計價工具之后,貨幣本身的“貨幣”價值就顯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貨幣的“貨幣”價值與其數量成反比。從貨幣的歷史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看,自紙幣時代來臨之后,貨幣供應量基本上呈現周期式震蕩上行形態,所以,在商品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呈對應的周期震蕩式的上行狀態。此外,匯率也對一國商品的價格具有重要影響。從本質上看,弗里德曼通貨膨脹理論的出發點為商品的貨幣價值,其邏輯在于貨幣數量多了,貨幣本身貶值了,在商品數量一定的情況下,以貨幣計價的商品的價格就要上漲,于是通貨膨脹就會發生。弗里德曼的通貨膨脹理論還涉及一個重要假設,即貨幣商品數量沒有與貨幣數量同步、同比例增加,如果商品數量與貨幣數量同步、同比例增加,則通貨膨脹不一定會發生。現在有必要修正弗里德曼的通貨膨脹理論了。如果一方面貨幣數量被大量供應,而另一方面大量貨幣沒有被用于購買一般的消費品,而是用于購買住房、股票等非一般消費品,或被儲存起來,那么,通貨膨脹就不會發生。分析住房價格走勢、股票價格走勢以及通貨膨脹率,應從貨幣供給量、貨幣流向以及背后的“預期力”、“示范力”進行分析。在貨幣供給量一定的情況下,決定貨幣流向的主要為預期的力量以及示范的力量。2023年日本股市創33年來的新高,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為示范的力量,一些國際投資大師的投資行為對日本股市的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樣,對通貨膨脹的判斷,也要從預期力和示范力方面進行認識,單純認為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必然引發通貨膨脹是一種偏見。

尼克松于1969年開始擔任美國總統,于1974年卸任。尼克松1969年上任時,美國通貨膨脹已經達到5%了。但當時美國民眾并沒有把通貨膨脹當回事。在重大經濟問題方面,政府應先于普通民眾感知并提前采取行動,因為一旦經濟問題變得嚴重時,民眾會產生強預期,而當民眾的強預期產生后,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并更難于對付。曾擔任過尼克松時代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斯坦教授在其《美國總統經濟史》一書中這樣寫道:通貨膨脹與失業問題貫穿于尼克松政府時期,困擾著尼克松總統的經濟政策;尼克松不得不與通貨膨脹搏斗,但又不能忍受,或感到難以忍受失業的大幅度上升。當時尼克松政府已經先于普通民眾發現通貨膨脹的嚴峻性,而且已經注意到“預期”在物價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隨著通貨膨脹問題愈演愈烈,人們越來越注意到預期在通貨膨脹變化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在尼克松剛上任時的1969年,盡管通貨膨脹率較高,但美國并沒有出現滯脹,因為當時失業率為3.3%。但到197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為5%左右,失業率也達到了5%。20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大量貿易順差直接導致了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而實際上在70年代初期日本與美國的貿易就已經出現順差,美國企業已經開始抱怨日本企業的競爭。這時有人主張停止實行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的按每美元35盎司向美國兌換黃金的條款,通過美元對日元貶值扭轉這種情況。1971年8月尼克松向外界正式宣布終止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的各國按每美元35盎司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同時宣布不準開日本車、不準穿意大利鞋、不準飲用法國葡萄酒、鼓勵購買美國汽車并享受免稅。當前,世界各國將注意力集中于貨幣政策的使用上,貨幣政策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廣大民眾關注的核心經濟政策。這種傳統至少可以追溯到尼克松政府時期。因為在尼克松政府時期,美國已漸漸強調貨幣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關鍵。但有趣的是,尼克松政府在對付剛剛出現的滯脹時,居然沒有大規模采取貨幣政策,而是采取了工資和物價管制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迅速消除已較頑固的通貨膨脹預期,進而消除通貨膨脹。尼克松的工資與價格管制政策應對通貨膨脹有沒有效果,無法評估。但自實行這個政策之日起到1974年,美國年均通脹率依然超過6%,產生的原因除正常原因之外,還有兩個特殊原因,一個是世界糧食價格暴漲,另一個是1973年秋阿拉伯石油禁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油價引起石油價格暴漲。

1974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的最高值,但之后出現下降,到1977年又再次抬頭,到1980年達到另一個高值。造成1977年至1980年高通脹率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油價上漲,期間美國的失業率曾達到9%左右。由此可以判斷自1977年至1980年美國出現了典型的滯脹。

福特于1974年開始擔任美國總統,為第38任總統,于1977年卸任。福特在中學時代是一位橄欖球明星。橄欖球運動在美國非常盛行。福特的前任尼克松總統也是橄欖球愛好者。后來福特去了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習。美國不少總統以及其他政要都畢業于耶魯大學法學院。福特在二戰期間還當過海軍。福特總統于1975年訪問過中國。我認為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位總統比胡佛總統幸運。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位總統在位期間,美國發生嚴重的滯脹,其對經濟和居民的傷害不亞于大蕭條,但人們總將大蕭條與胡佛總統聯系起來,很少有人將滯脹與這三位總統相聯系。福特總統在1974年之后將通貨膨脹作為“頭號公敵”。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說明當時福特總統對通貨膨脹有多重視,他在上衣領子上別了一個徽章,這個徽章上居然寫了一個字“WIN”,把這三個字母拆開,表示Whip Inflation Now(立刻鏟除通貨膨脹)。為了應對嚴重的通貨膨脹,福特剛上任時,采取了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收效甚微,反而引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樣導致自1975年之后福特將經濟政策目標轉向對付經濟衰退,推行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的減稅政策,希望以此刺激經濟增長。最終福特的經濟政策在應對滯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離徹底解決滯脹尚有相當大的距離。到卡特1977年接任總統時,美國的失業率達到7.4%,通貨膨脹率同時抬頭。卡特自1977年到1981年擔任美國總統。卡特于1977年上任后,將對付失業作為其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采取了減稅政策,并自1977年至1979年采取寬松貨幣政策。自1977年至1979年這3年期間美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超過二戰后任何時期的三年,導致1979年美國通貨膨脹率達到13%。自1979年10月之后到1980年初,卡特的經濟政策目標也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不得不又將通貨膨脹而非就業列為頭號經濟問題,著重于控制銀行準備金、放松控制利率。但到卡特總統任期結束,美國的通脹率依然非常高,1977年至1981年年均通脹率近11%。在里根擔任總統之前,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任總統在抗擊滯脹方面均未獲得成功。

凱恩斯強調應重點關注短期的經濟波動,不應過多關注長期的經濟問題,因為從長期看,最終人們都要離世。實際上,不僅要關注短期經濟問題,也要關注長期經濟問題。美國人發現,人們在長期依然活著,正是由于忽略了長期而忍受著1979年的嚴重的經濟問題。1979年是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出版之后的第43年。里根自1981年至1989年擔任美國總統。里根上臺之后,信心是爆棚的,他有一種歷史使命感,要一掃過去幾屆政府在抗擊滯脹方面的錯誤政策,還要蕩滌過去50年的錯誤經濟政策。為了實現其抱負,里根果斷轉向采取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供給學派的驍將是拉弗。拉弗觀點的核心為稅率過高反而導致稅收收入減少,減稅能刺激經濟增長、反而能增加稅收收入。拉弗的觀點得以被廣泛傳播并產生巨大影響,得益于美國主流媒體和國會議員的鼎力支持。世人可能只知道里根高度重視稅收政策,其實,里根也非常重視貨幣政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里根在抗擊滯脹方面也不是一帆風順的,1982年美國的失業率依然達到了10%,但以高失業率為代價,到1983年通脹率大幅下降了,降到5%以下。1983年通脹率大幅下降,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堅定地實行限制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美元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石油價格下降等。自1981年至1986年美國年均通脹率降到3.8%。

有人判定今年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滯脹的端倪并在未來一定時期將會出現更為嚴重的滯脹。但從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看,美國的失業率為3%,通脹率已降到4%,故尚不能判斷美國經濟出現了類似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滯脹。但如果未來幾年美國真的出現滯脹,根據美國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歷史教訓,美國真的就要掂量掂量其中的厲害了。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后、管理學博士后)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熟女女同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