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新一輪融資、獲得7億元貸款投放、總部正式落戶上海……低空經濟企業時的科技,近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上宣布了一系列新動作。
時的科技今日在進博會上宣布,完成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映資本、鈞山資本、普華資本聯合投資,是公司在2025年完成的第二輪融資,累計第七輪。
時的科技副總裁徐安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通過多輪融資的積累,公司用于適航研發所需的資金儲備基本充足。未來,公司團隊聚焦適航取證進程,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
同一天,時的科技與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上海銀行的代表在第八屆進博會現場進行戰略簽約,時的科技成功獲得三家銀行提供總計7億元的實質性授信投放。
本屆進博會上,時的科技總部正式落戶上海。
時的科技創始人兼CEO黃雍威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來,公司在上海閔行實現了茁壯成長。此次時的科技總部及制造基地的落地,將有力帶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相關產業鏈的集聚與發展。通過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時的科技將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強化生產能力和適航取證進程
企查查信息顯示,時的科技自2021年成立以來,共完成七輪融資。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進入B輪。
此次3億元B++輪融資,是“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打造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后,行業內的首筆大額融資。
華映資本管理合伙人王維瑋表示,當前低空經濟雖處于產業初期,但路徑明確。在優先布局鏈主企業以及產業鏈核心環節中,企業研發適航體系的成熟度與產品安全性是投資的重要考量指標,時的科技在這兩方面均表現較為出色。公司目前處于適航審定的第一梯隊,創始人親自參與載人試飛,進一步增強了華映資本對時的科技產品安全性的信心。
記者注意到,時的科技自主研發的傾轉旋翼E20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率先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其中,傾轉旋翼構型,兼具垂直起降能力與高速巡航效率,已成為全球頭部企業共同聚焦的技術方向。E20機型具備32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00公里航程、450公斤有效載荷的綜合性能指標。截至目前,E20已完成超1000架次試飛。
鈞山資本合伙人王萌表示,長期看好并系統布局低空經濟產業,傾轉旋翼構型已是全球技術收斂方向。普華資本合伙人吳曉豐及倪靜文說,公司通過與頂級航空供應商建立深度聯合攻關模式,確保了關鍵核心系統達到航空級可靠性標準。這種前瞻性的供應鏈合作策略,為E20機型后續的適航取證奠定了高確定性基礎。

進博會上的時的科技展臺 陳雨康/攝影
同一天,時的科技與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上海銀行的代表在第八屆進博會現場進行戰略簽約,時的科技成功獲得三家銀行提供總計7億元的實質性授信投放。
目前貸款已完成批復并進入投放階段,將專項用于核心制造工廠建設、型號合格證(TC)適航取證及核心技術研發等關鍵環節。
黃雍威表示,“這筆合計7億元的授信批復和實質投放將加速我們E20 eVTOL機型的生產能力布局與適航取證進程,航空制造業是技術、資本、人才密集的產業,穩定而充足的資金保障是確保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攻克技術難關、嚴格遵循航空安全標準、最終實現商業化交付的核心基石。”
總部落戶上海
本屆進博會期間,時的科技與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時的科技總部及制造基地項目落戶上海。時的科技總部及制造基地落戶上海,將實現研發、制造、適航取證、銷售交付全功能總部化。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成為上海落實國家戰略、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上海在2024年發布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培育龍頭、整合產業鏈、建設基礎設施到拓展應用場景進行全面布局。
同一天,時的科技宣布和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簡稱“工銀金租”)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工銀金租計劃向時的科技采購100架E20 eVTOL。
當天,時的科技還與航空工業計算所舉行E20 eVTOL航電及飛控系統交付儀式。本次交付的航電與飛控系統,是在航空工業集團機載統一領導下,由航空工業計算所歷時7個月協同完成。該系統是時的科技與航空工業計算所深度合作的創新成果。其中,航電系統作為飛行器的“智能大腦”,搭載了計算所自主研發的最小型化航電計算機平臺。該平臺集成了大尺寸高清觸摸顯示、高性能計算、多源融合導航及智能感知等核心功能,其極致的小型化設計填補了國內傾轉旋翼飛行器領域“緊湊型航電核心設備”的產品空白。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