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強勁拉驅動 史詩級大漲后銅價能否再創新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曹恩惠2025-11-07 13:49

專家們說,AI的盡頭是能源。另一句話也成立:AI的盡頭是銅。

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銅將成為AI時代的“新石油”。其邏輯是,AI發展依賴數據中心算力,數據中心需要海量穩定電力,而電力傳輸的穩定性離不開銅。

而新興產業也在加速銅的消化。中國金屬礦業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鄭宏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發展、新能源轉型以及電網升級等推動了全球對銅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他舉例說,在新能源領域,每輛電動汽車的用銅量約80千克,是傳統燃油車的4—5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年5月表示,銅已成為清潔能源和數字技術領域的新型戰略原材料。多種因素推動下,一場搶銅大戰在全球范圍爆發。

銅價也在不斷刷新人們認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當前市場對于銅礦基本面的認知保持一致:中長期供需缺口較大、短期供給下滑。但宏觀方面的因素使得銅價短期繼續創造奇跡的動能減弱:國內外宏觀政策11月進入真空期。

當前期利好因素逐步消化后,市場情緒回歸理性是必然結果。不過,在全球銅礦供應延續偏緊的判斷下,銅價下探空間或有限。

10月銅價載入歷史

先看一組數據。10月,倫銅期貨(LME)持續沖高,并在10月29日盤中觸及11200美元/噸,創下歷史紀錄。整個10月,倫銅價格累計漲幅超過6%。

進入11月后,市場熱情又有所降溫,倫銅價格震蕩盤整。截至11月6日,倫銅報收10687美元/噸,11月跌幅1.5%。

從月初最低的10263美元/噸,到月底最高的11200美元/噸,倫銅期貨價格在今年10月整體呈現震蕩上行走勢。

雖然從月度漲幅來看,10月并不是近兩年來倫銅最瘋狂的月份——2024年4月,倫銅期貨價格月度漲幅一度高達12.51%,但創下11200美元/噸新高價格的壯舉,足以讓這個月份載入歷史。

那么,為何銅價會在10月創下歷史紀錄?

來自供給端的消息最先沖擊市場。

今年9月,一場重大的礦難事故讓全球第二大銅礦陷入停產風暴——當月24日,美國礦業巨頭Freeport-McMoRan(FCX)發表聲明宣布,其位于印尼的Grasberg礦山于9月8日發生異常大規模泥石流事故,造成2名工人死亡、5名工人失蹤。對此,該公司啟動不可抗力條款,Grasberg礦山項目在2025年四季度將減產20萬噸,2026年減產近27萬噸,預計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復到事故前的生產水平。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早前,全球已有兩座頭部礦山下修了今年銅礦產量指引:5月,全球第四大銅礦卡莫阿-卡庫拉銅礦發生礦震事件,并導致其2025年產量指引減少近15萬噸;7月,全球最大地下銅礦智利埃爾特尼恩特礦,因地震造成礦井坍塌,2025年產量將縮減30萬噸。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上述三大礦山事故導致今年銅的產量產生較為明顯的縮量,尤其是印尼Grasberg礦山項目時間對明后年的產量亦產生負面影響,這使得本處于緊平衡狀態的銅礦供需旋即進入緊張狀態。

與此同時,主流礦企也發布增產不及預期的信號:嘉能可今年第三季度銅產量為23.96萬噸,同比減少1%;第一量子第三季度銅產量僅為10.46萬噸,同比下滑9.9%。僅力拓第三季度銅礦產量同比增長至20.4萬噸,但環比降幅超過11%。

天風證券指出,2025年銅礦供應增量再度不及預期,全年增速較2024年繼續下滑。“預計2025年全球銅礦產量減量2.3萬噸。”

AI發展等因素刺激長期需求

需求端上中長期結構的變化,讓10月的銅價有了上漲的支撐。

銅的下游應用場景涉及電力、建筑、家電、交通、電子等產業,被視作核心工業材料之一。其中,電力、建筑、家電作為銅的傳統工業用途,其近些年來的需求實際上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首先,今年電網投資用銅增速將保持低水平——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網工程投資完成額達4378億元,同比增長9.9%。進入10月,我國銅纜線企業開工率跌至67.8%,為近些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對此,銅冠金源期貨的分析指出,高銅價顯著拖累線纜下游訂單,其中大型企業開工率已降至73%,三季度以來的高銅價令電網投資行業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預期被證偽。

其次,建筑、家電銅需求持續回落。這源于兩大傳統產業產量增長不及預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至9月,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4.8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9.4%;1至9月,我國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累計產量整體保持低增速。

不過,除卻作為工業金屬的傳統用途外,來自算力以及新能源等新經濟正在重新定義銅的屬性,并賦予其長期的需求增長空間。

10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強化算力、算法、數據等高效供給。

這意味著,一方面,新能源領域的風電、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車迎來規模化增長空間,帶動銅的長期需求增量;另一方面,AI算力建設以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點燃市場對于未來銅需求的增量預期。其中,隨著AI算力需求引爆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該產業成為未來的“吞電獸”的同時也將成為“吞銅獸”——美銀預測,到2030年,僅中國AI數據中心直接驅動的銅需求將增長至近100萬噸,占屆時中國銅總需求的5%至6%。

需要指出的是,新經濟對于銅的需求畢竟屬于中長期需求,而當市場逐漸消化這一預期后,銅價若要繼續創造奇跡,還需尋求新的動力。

銅價明年或再創新高?

隨著供需端以及宏觀利好消息的消化,進入11月后,銅價暫無向上驅動力,市場情緒減冷,致使銅價回落。

11月4日,倫銅期貨價格當日跌幅1.90%,并觸及10577.5美元/噸的階段性低位。截至發稿時,倫銅暫時回升至10700美元/噸上方。

然而,有機構對于銅價明年再創歷史新高保持樂觀態度。

中信建投期貨認為,2026年“供需缺口料將擴大,銅價有望再攀高峰”。

兩點因素支撐該機構拋出“銅價有望在短期和中長期維度均受益于供需改善”的觀點——其一,該機構預計今年第四寄丟國內精煉銅表觀需求平穩,但供給端受原料短缺以及潛在“反內卷”的影響或環比下滑,年底國內的庫存消費天數將下滑至近五年均值以下(小于10天)。此外,在全球經濟預期向上、經貿風險增加的背景下,愈發脆弱的低庫存或加劇價格的向上彈性。其二,2026年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首年,電網投資按照慣例首年投資增幅超過10%,將有望帶動銅需求的超預期增長。同時,明年全球AI發展將推動銅需求繼續穩健增長。

結合上述判斷,中信建投期貨預期2026年倫銅的價格中樞將從2025年的9700美元/噸,提升至2026年的11000美元/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整體來看,機構們對于銅價呈現“短期波動加大、長期中樞上移”的看法基本保持一致。例如,廣州期貨近期觀點認為,短期價格的波動和回調是市場對過快漲勢的修正和消化。但放眼長遠,由結構性供應約束和顛覆性需求增長共同構筑的供需緊平衡格局,決定了銅的戰略性地位不可動搖。

但需指出的是,11000美元/噸似乎成為部分機構對于倫銅價格水平的分水嶺。

高盛今年10月發布的研報將2026年的銅價預測由每噸10000元上調至10500元。雖然該機構看好銅價,但其認為未來兩年銅價將以11000美元為上限,因銅市場目前處于輕微過剩狀態,并且該狀態仍將維持到2026年。

責任編輯: 鄧衛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