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 固本育新打開增長新空間
來源:證券時報 2025-11-06 A001版作者:韓忠楠2025-11-06 06:57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正式公布。其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被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彰顯了實體經濟對我國發展至關重要的作用。

“將實體經濟置于戰略任務首位,本質是對全球產業格局劇變的主動防御與前瞻布局?!眹行陆洕芯吭簞撌荚洪L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國際產業鏈加速重構,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通過成本優勢承接中低端制造,我國若不鞏固實體經濟根基,極易陷入“高端回流”與“低端轉移”的雙重擠壓。將實體經濟建設作為戰略核心,既可保障產業鏈發展安全,也可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十四五”期間,我國工業壓艙石作用凸顯。2020年至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長至40.5萬億元,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提升提供了堅實支撐。

《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一戰略部署,既是應對國際產業格局深刻變革的主動作為,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為未來五年我國產業發展繪制了清晰藍圖。

朱克力認為,將發展實體經濟置于戰略任務首位,更深層的考量在于對就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韌性的提升。在他看來,先進制造業對高技能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遠超傳統服務業,在人口紅利消退背景下,發展高端裝備、生物技術等實體產業,可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同時,實體經濟是應對外部沖擊的“壓艙石”,疫情期間制造業的快速復工復產,正是實體經濟穩定器作用的直接體現。

固本強基:優化升級傳統產業

面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的具體任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解讀《建議》時表示,可以從“固本升級、創新育新、擴容提質、強基增效”四方面把握,其中鞏固實體經濟根基,關鍵是要抓好傳統產業優化提升。

《建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礦業、冶金、化工、機械等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同時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滾動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

“傳統產業升級不能‘單兵突進’,需要政策、技術、金融協同發力?!敝炜肆χ赋觯斍盎?、機械等重點行業轉型滯后,主要受制于綠色工藝替代成本高、設備智能化改造缺乏通用標準、中小廠商技術適配能力薄弱等問題。對此,需構建“政策—技術—金融”三角支撐體系。

具體來說,政策端,可建立碳差價補貼機制,對采用綠色工藝的企業給予度電補貼,彌合與傳統路線的成本差距;技術端,由工信部牽頭制定智能裝備互聯互通標準,推動設備模塊化、通用化;金融端,設立技改專項貸款,對采購國產高端設備的企業提供低息支持,降低技改門檻。朱克力表示,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未來五年可激活10萬億級技改市場,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傳統產業要跟上新興產業節奏,需通過企業轉型升級和并購重組,借助技術與產業融合實現快速升級,避免在市場競爭中掉隊。

育新提質: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在鞏固傳統產業根基的同時,“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既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也前瞻布局具有潛力的未來賽道,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建議》提出,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同時探索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的多元技術路線與可行商業模式,推動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業內專家認為,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關鍵要打通技術研發、產品迭代、場景應用幾個關鍵環節,完善產業生態。一方面,要實施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加快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要創新監管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和風險分擔機制,為前沿技術研發提供容錯空間。

朱克力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面臨“技術成熟度不足”與“規?;瘧秒y”的雙重挑戰,根源在于技術轉化鏈條斷裂與市場激勵機制缺失。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創新機制,聚焦“應用導向”與“風險共擔”。一方面,推行“研發合同制”,政府采購項目明確技術指標與時間節點,企業未達標則扣除部分款項,形成結果導向的研發壓力;另一方面,建立區域性中試共享平臺,整合高校實驗室與工廠生產線,縮短新材料驗證周期。

對于量子計算、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技術迭代快、風險高的產業,朱克力建議推進風險共擔機制,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讓企業敢投、愿投、能投。

盤和林分析,結合《建議》與產業發展相關的內容來看,固本和育新的方向基本統一。固本也要靠創新,主要是通過技術和產業的融合來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育新更需要創新,將技術和想法結合起來,本質上二者存在很多共通點。

《建議》還提到了諸多關乎服務業發展的表述。明確要實施服務業擴能提質行動,擴大服務業開放,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便利化發展。

鄭柵潔指出,目前,我國服務業仍有巨大的擴容和提質空間。提高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水平,將加快促進經濟生態重塑優化,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亚洲视频区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日本高清激情乱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