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國際友城合作”是新推出的一大亮點之一。展區精心打造了全方位的特色聯合展臺,集中呈現人文交流的友城合作內容。
記者獲悉,本次山東德州與匈牙利皇宮堡的展臺搭建來自匈牙利民間的自籌資金,展商參展意愿極高。展品包括匈牙利食品、工藝品等,并通過影像攝影集中展示兩國近年來的外交與合作成果。
“小展臺”承載“大使命”
作為本屆展會“四個友城文化交流展區”之一,德州—匈牙利皇宮堡展區以“民間外交、友誼傳承、文化互鑒”為主線,展出內容包括匈牙利馬扎爾民族的互動舞蹈表演,以及精美的海蘭德瓷器、托卡伊貴腐酒、帕林卡、蜂蜜、巧克力、紅辣椒粉等產品。展區還穿插激光雕刻、紀念品制作等活動,向來賓介紹中匈兩國近年來的文化、經濟交流成果。



展臺現場
近年來,在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中,匈牙利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友好政策及產業基礎,成為中歐合作的重要樞紐。近年來,中國企業通過匈牙利投資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助力歐洲綠色轉型。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匈牙利在汽車產業、電子、制藥等產業上也與中國企業高度契合。該國地處中歐“十字路口”,中歐班列直達布達佩斯,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助力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
匈牙利是首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在德州—皇宮堡的友城展臺,負責人矯超對記者說:“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在歐盟中,匈牙利與中國的合作日漸繁盛。”與其他華麗、寬闊的展臺相比,德州—皇宮堡展臺稍顯玲瓏、簡樸。然而,對于矯超而言,這個小小的展臺所承載的意義,遠非商業利益可以衡量。

矯超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向記者介紹展臺方方面面,語氣中充滿自豪。
矯超于2015年移居匈牙利從商,他形容匈牙利是他的“第二故鄉”,而過去的十年,也是中匈關系“蒸蒸日上”的十年。他的主業是運營位于匈牙利、占地8萬平方米的“歐陸科技產業園”,旨在打造中歐科技橋梁,助力中國企業出海。同時,“匈牙利之家”作為匈牙利人在中國的平臺,至今已推動近20家匈牙利企業在山東注冊公司。“匈牙利國家雖小,但他們非常有意愿開拓中國市場。他們看中的是中國強大的市場。”矯超說。
以文化互鑒 促中匈合作
“我們做的這些事情可以理解為‘民間文化外交’。”矯超坦言。皇宮堡位于布達佩斯70公里外,是一座人口僅約兩萬的小城市。在古代,這里是歐洲的軍事地理要塞。而在當前環境下,官方很難提供充足資金參展。總體而言,本次參展是由山東省外辦牽線,德州市政府促成,匈牙利方團隊具體落實的。
此次匈牙利展商的意愿也十分積極。從搭建、展品運輸、人員機票,到現場供觀眾免費品嘗的匈牙利貴腐酒,均來源于民間自籌。除了匈牙利國內企業,山東濟南的“大圖激光”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該企業在2023年入駐了匈牙利的“歐陸科技產業園”。



以紙媒等影像資料向來賓展示中匈合作的成果
為支持本次參展工作,矯超的妻子周璐女士和女兒矯之晗也一同來到上海。在展臺現場,她們穿上匈牙利傳統服飾,為觀眾表演民族舞蹈。色彩絢爛的服裝一下子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我女兒是專門向學校請假過來跳舞的,我們做這件事的動力就是希望通過民間外交促進國際傳播。”矯超說道。

矯之晗在現場跳起匈牙利民族舞
談及未來,矯超希望這種民間外交的模式能獲得更多理解與支持。“祖國很強大,官方合作很重要,但民間有溫度的合作也需要像我們這樣多走動、多交流,讓大家之間就像朋友一樣。”他看著樸實而用心的展臺,堅定地說:“這件事,很有意義!”
記者/攝影 周秭沫